第一百零九章:你以国士待人,获名士魅力 (第2/3页)
过显然这个饼也不是很香,陈登并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说起的解散奴籍的事,让他面色有些微沉。
“但是,广陵你若是去了,也不是坏事。”郭谊又紧接着说道。
这让陈登眉头紧皱起来,“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熟读兵书的,且也有游至北方的经历,早年在外游学,实为游侠,说明仁兄也有一颗杀敌除贼之心,到广陵去临近袁术,但实际上那里又不是袁术精兵驻防之地。”
“无非是些随着太平道一起造反的贼寇罢了,这些人也没见过太平道,不过是有旗子用,就扯来用,我连广陵附近的匪首叫什么都不知道,哪里有太平道三兄弟,加上波才等士子的计谋,应当是最好刷的。”
“刷?”
“就是积攒功绩,”郭谊白了他一眼。
“这是,你们家乡的叫法是吧?”陈登很诚恳的问道,上一次记了“牛逼”两字用来夸赞,这次又学会了积攒功绩叫做“刷”,颍水哪里的方言是这样?
陈登陷入了沉思,如此看来,我的才学的确还是有点浅薄了,这些方言或许在当地是行话,日后若是到了颍川,一定要先去了解当地风俗,多去几日,方才可行。
郭谊把玩着一个精巧的案木,又接着说道:“广陵有贼兵,可收服之,且将你陈氏的家底都用去一些,这样主公会更放心,因为现在很多士人都资助许都,你若是随大流也去资助,肯定也有功绩,但是随于众人,不足为奇。”
“而且,还有声名走狗之嫌,为其余士人所不耻,对家族声名也不好,同时你也会心有芥蒂,不肯尽力资助,那这等做而不全之事,不如不做,”说完,郭谊还抬眼皮随意的看了陈登一眼。
果然这眼神让陈登又觉得心里难受。
这表情就好像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因为郭谊没有家族之累,郭氏振不振兴,能否为日后领衔大族,那和他没关系,有郭图在袁绍处努力,人家也绝对不会寄希望于他。
但是郭谊说的这些话,却很有道理,不失为一种金玉良言,以劝说他的将方向稍稍换一换。
陈氏的家底,的确还有很多没曾拿出来,光是可作为私兵者,就有两千人,兵甲随时可造,还有四囤粮食,可供行军之用,去守广陵的确不算什么。
而且郭谊将此地的驻军分析都已经全部清晰明了的说出来了,自己在陈留能有什么好处,曹昂在这里,募兵和训兵的功绩当然都是他的。
难道还能去和曹氏的嫡长子抢功劳吗?做出来的功绩,无非也就是给他看的,除非曹昂早夭,否则他必可继位,让功绩与他,也是一种人情,去广陵收服贼兵,何尝不是一种表现。
“你觉得,我实在该去广陵?”陈登还是不确定,他再次向郭谊诚恳的问道,他明白,只要自己有问,这位兄弟通常都会认真解答,除非是不想说,才会胡搅蛮缠,笑着调侃。
“当然,用家底搏军功、名声,日后元龙成就岂是大儒可比,不然你要干什么?等着混政绩,等老了之后再辞官去做学问,然后成今学大儒,时代变了!”
郭谊苦口婆心的道,这也是由衷之言,而且他记得,陈登的兵法好像的确厉害,不是什么庸碌之辈,在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曾写明,他击溃过孙策的兵,而他本人不如孙策善战,却能够击败孙策,足以说明用兵乃是一把好手。
故而,劝说他去广陵,可能还真有好处。
方才陈登所说的流言,其实不是有人在暗中害他,而是郭嘉当时曾经在堂上和曹操说过此事。
应该让陈氏去守南部,令其父亲在郯城留守,这样的好处就是,他的父亲和陈氏宗族还在腹地,而将陈登派去边境,他只能奋力军功,且消耗陈氏的家产。
这件事,当时很多人都在场,一传百传自然也会成为某些流言,怪不得他这么怕,的确是从司空府的堂议里面传出来的,不怪他。
就是不知道这内应是谁,许都还有谁和陈登关系这么好吗?
当然,郭谊根本不需要去深究这些事,他现在给陈登的建议,和郭嘉给曹操的进言是一致的,但是出发点不同。
郭嘉是为了限制陈氏在徐州的势力,而郭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