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对对对,这酒举世无双! (第1/3页)
陈登在第二日,早早来与曹昂见面,彼时的曹昂才从宿醉之中苏醒,在此宅院之中倒是睡得很安详。
刚在堂上坐下,陈登就已说明了来意,并且请去广陵平贼,治理徐州南部诸县,令其恢复农耕之产,收取当地民心。
这话一说,曹昂顿时明白他可能是听到了什么流言,于是坦然而笑,道:“元龙不必如此,当时的确是有人举荐你去守徐州南部,但徐州还有允诚叔父在,他可安排于禁将军前去即可,收服南部乃是必行之事,不必因流言而挂怀。”
他以为是陈登知道起了流言,害怕日后被怀疑怪罪,继而暗中打压,于是好言安慰,让他不要往心里去。
但陈登的表现,却出奇的坚毅,躬身而下后,依旧十分诚恳的道:“在下为大汉之臣,也是士人之中,窃名名流者,居此盛名若在安逸之地,于心不安也,若可将才能施展于不平之地,放可宽解慰藉。”
“故而,名士不以安土为守,当以星屑之辉,为日月尽绵力。”
“好,好……”
曹昂听闻这话,心里也是动容,如此之言堪称豪士,他原本以为陈氏已经尽功于曹了,毕竟献了徐州,又领众附和军屯与水利之事,已经足以等待享受了。
却没想到,他还愿意再尽责,当真不负名士之流的称谓,值得尊敬也。
“我修书一封,送去给父亲,再写一封书信给允诚叔父,而后请天子调任,此事当传扬于境内,让百姓们也可幸之,能得如此太守,岂不令人振奋。”
“多谢大公子。”
……
五日后,郭谊和曹昂亲自来送陈登,陈留的太守之位,由曹昂代理,但陈登若能回来,可重复此职,而后记功调任。
取广陵不光是刀兵开赴,还要有足够精妙的政策让百姓安定,可说是需要一文武全备之人。
两人对陈登的期待颇多。
静等其能得“胜”归来,真正有惠民的人间功德。
临走时,陈登和郭谊又走了一段路,聊起了陈留的水利,“陈留之地,水利我已查明,当断太寿水作陂,而后引水至境内,灌溉农田,如此可得良田无数,可令日后百姓赖以生存。”
“此计,我早已写好了奏札,准备送达许都,但而今你来了,此事我就交托于你了,务必断水而不影响黄河……黄泛区,是这个意思吧?伱应该比我更懂。”
上一次郭谊和他说了黄泛区的事情后,陈登回去查遍典策,也有过一两人对此记录与隐患,印证郭谊的担忧不无道理,所以心中叹服。
现在再交托此事,他心中要稍稍放心些。
“好,我知道了,等你回来时,此处定可全部兴建改工,到时功绩也算是仁兄的。”
“哈哈,这个无所谓了。”陈登感动到盯着郭谊多看了几眼,然后深吸一口气,内心又复杂起来,为了郭谊的劝行之言,他要真正肩负数千性命,去广陵平叛,若是能够收服,回来的意义将会更加重大。
郭谊与陈登相对而拜,就此离去。
……
回到陈留境内,郭谊和曹昂在堂上,拿出了卷宗地志,此前对陈留就有不少了解,又有程昱留下的很多注意之处,所以进度不慢。
将各地的官吏人情都察明后,发布募兵讯息,同时将陈元龙此举贴在告示上,甚至还在士子之中,将此事稍加粉饰,然后传于其间。
在等待几日后,境内境界踊跃。
而且,郭谊想不到的是,典韦在己吾的名声居然还能用,现在己吾的许多中年壮勇,也都知晓当年典韦此人。
手段狠辣,力大无穷,但是为人忠义,市井之中想要做其友人也颇难,想结识攀附者甚多。
现在典韦回乡招呼,竟带来了八百余名勇武者,郭谊尽皆令其入营,又得商贾赠马三百,曹昂为感谢马商徐元,将一地漕运商行的路线,为其开放,并且明言自陈留的太寿陂建成之后,将会和徐州通商。
陈留之物,尽可运送至徐州,以此赚取钱粮,同时减免赋税三年,以表彰其功绩,时人感恩,广为传播。
于是商贾皆来资助进献,非是为了贿赂,而是争先恐后取得此权。
慢慢的,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免兵役税金一样的制度,也不会有人去更正,在境内一切都颇为顺利。
不到一月,募兵已有二千余人,且兵甲足备,又得壮力开采了大量的矿产、实木等料,屯于衙署之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