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又不是我撕的? (第3/3页)
必遮遮掩掩?”
几位专家顿时凛然。
顾春风跟在后边,眉头越皱越紧:看这阵仗,就能断定这些文物是从国外运来的,问题是,从哪运来的?
中亚,还是外蒙?
与国境接壤,有大面积的沙漠地区,并且气候极为干燥,也就只有这两个地方了。
念头微转,他又想到了李定安从XJ弄来的那批清代文物,顾春风眼睛一亮。
明白了,怪不得会是李定安任组长?
思忖间,所有专家又进了一座全景式的仓库,真就是格外的大,至少也有四五百个平方。
门头上写着字画类,两侧光是研究室、保复室就各有四间,地上摆满了箱子,足有四五十口。
不对,这不是普通的箱子,这是囊匣。
地方够大,所有专家都走了进去,杨丽川是字画组组长,所以当仁不让,打开了一口。
不多,只放着三幅卷轴,嵌在三个匣槽内,她随手取出了一支。
解开绳索,轻轻的抽掉外面的保护膜,杨丽川愣了一下:真丝丝丝缕缕,纷纷扬扬,分明是被扯断了。
绢本的残画?
她顺手展开。
“嘿,这山水副的不错……”朱南山夸赞着,又瞅了瞅,“《寶晉書印》,这是谁的章?”
“朱所长,你说什么印?”
“我不太懂画……”朱南山让开了位置,“老丁你自己看。”
丁立成挤了过来,瞅了一眼,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米芾的鉴藏印?”
朱南山张大了嘴:他不懂画,只是相对而言,他至少知道米芾是谁,
北宋四大家……
正惊诧着,杨丽川“呀”的一声,“北苑副使臣董源画……这是董源真迹!”
后面的专家齐齐的一振。
同样的道理,不管是研究陶器瓷器,还是金石碑拓,或是木雕竹刻,更或是金银古币,至少都知道,董源是谁。
董源真迹?
但怎么可能?
愕然间,又是“咚”的一声。
力道极大,声音极响,又太过突兀,所有人的心脏都跟着跳了一下。
杨丽川怒脸寒霜:“李老师,谁干的?”
李定安哭笑不得:你瞪我干嘛?
“我也不知道!”
不可能。
我又不是没去医院看过你?
而且童院和吕院都那样的态度……
但猝然间,杨丽川又反应过来。
她瞪着眼睛,再没敢卷,小心翼翼的摊平,又盖上保护膜:“太过份了!”
李定安叹了口气:还有更过份的。
果不其然,丁立成又翻出了李成的《烟寺松风》,杨丽川翻出了范仲俺的《伯夷颂》。
其它的专家也帮忙,一幅接一幅的残画被摆在平案上:
郭熙的《烟雨晴峦》、李建中的《西台帖》、晏殊的《槛菊秋烟》、黄庭坚的《自跋帖》,苏轼的《赠鲁直尺牍》……
画摆出来的越来越多,骂的人也一次比一次多,而且声音一次比一次大……虽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骂的是谁。
搞笑的是,其中的好几位都盯着李定安,搞的好像全是他撕的一样?
正骂的痛快,不然谁念叨了一句,好似突然间按了暂停键,仓库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瞪着眼睛,看着平案上的一幅字帖。
整整四米半,一端有轴,一端却破破烂烂。
《宝晋斋》、《小小校书事也》、《不二相》、《沙门怀素》、《右军仆童》、《如屋漏痕》、《六一居士》《赏心十六事》……
那一方方印鉴,一句句题跋,像是针一样刺进了眼睛里。
杨丽川咬着牙,眼泪“扑簌扑簌”的往下掉。
怕滴到画上,她猛退两步,又捂住了脸。
好端端的,怎么就哭起来了?
丁立成黑着脸,牙齿咬的“咯咯吱吱”:“这是怀素真迹,《四十二章经》!”
脑子里“嗡”的一下,顾春风猛的转过头:“天下第一草书?”
齐唰唰的,其它人也转过了头,盯着李定安。
“对,怀素《章经帖》,但别瞪我!”李定安摊摊手,“又不是我撕的?”(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