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手术依然能大放异彩(求订阅) (第3/3页)
走流程的,走完流程,才可以控制手术过程中的每一步走向。
但对方闲而言,并不需要。
有些流程是为了止血,有些流程是为了暴露。
比如说今天,方闲的止血术和切开术的等级很高,就可以不用电刀,就能够直接往下面开,出血量也几乎没有啊。
还有就是医学常规查体这个操作。
本以为没太大用,只是对诊断时,有比较关键的作用。
但现在,方闲知道,自己错了,错得离了大谱!
这个医学基础技能,可能是所有医学技能里面,最有用的技能操作之一了,堪比神技!只是之前,自己一直都没有机会去体会而已。
能够直接触摸到具体是什么,而且还能够感受得到内里血运的变化,这能不强?
可以这么说吧。
方闲现在觉得。
其他的操作技能,可以靠经验的积累,次数的累积,得到提升。
但是这个医学基础查体啊,TM就是一个天赋活儿,与你的感觉器与绝对体感有关系。
大如意外科医生。
方闲到此,也是终于明白,为何周成教授和杨弋风教授,都会为了自己没能达到这一步而遗憾。
游刃有余,什么是如意?
杨弋风教授虽然早有给自己说明,但如今,方闲才体会到了大如意外科医生的快乐。
这已经是自己可以去享受手术,享受操作带来的乐趣了。
操作的质量底线有保障,但是过程可以充满着随机性,随意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做手术就不是单纯的做手术,单纯的重复。
就比如说,再回顾这一台小手术。
如果下一次,方闲再做阑尾切除,方闲完全可以把速度提升得更快一些。
他下去就直接把阑尾切了,切了之后再用强大的止血术去止血。
不就是流个几十毫升的血吗?有啥关系呢?
一台手术,出血量高达一千毫升,两千毫升的,在手术室里,比比皆是。
又比如,方闲现在甚至还想,能不能直接用穿刺术,直接把阑尾动脉给栓塞了,然后再用穿刺术,直接把阑尾神经给封闭了,然后再套扎一下。
在患者进手术室后,不打麻醉,直接通过单孔的腹腔镜,就直接把阑尾处理掉。
最后套个环结扎,把阑尾给取出来就行。
又比如,方闲再进一步,做一个保阑尾术。
即,给阑尾快速地做一个清创,把坏死组织切除,把堵塞的阑尾动脉给通了,恢复正常供血,然后再结束手术。
血运通畅后,阑尾也可以保留住,让病人继续带着阑尾生活下去,就是可能再发阑尾炎,目前临床对阑尾功能的认定是没有功能的,这样的意义不大。
但是这样的术式,方闲可以轻易做到。
因为技能多,技能等级高,方闲的心思可以快速跳动,也是再一次地感觉到了临床带来的乐趣。
只是,刚回到创伤中心办公室。
方云早已经吃完早餐,一边审着急诊患者的检查,一边问道:“听说,你觉得今天的阑尾切除术,做得太慢了?”
“第一台四分钟就结束,你还不太满意嘞。”
方闲闻言,脸上浮出一笑:“云叔,您的耳目真灵通,我人都还才回来,小报告已经先到了您耳朵里。”
“我当时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之前在湘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创伤中心手术室,有一位教授可以把血管外科的术式,关键操作集中在十分钟内搞定。”
“并没有其他意思。”
“其实我就只是说了不太熟而已。”
方闲回头想了一下,那是其他人过度解读了自己说话的意思好吧?
方云闻言,点头,表示理解:“云叔肯定能理解你的想法,但外人不能。在没遇到合适的团队搭建起来前,还是要谨言慎行,不然的话,你所说的每一句话。”
“在别人听起来就是装逼和膈应,这就是团队的核心魅力。”
“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如同你这样,他们肯定会认可你,而且和你探讨怎么去提升……”
“而不是像你今天这样,被人打小报告,说你是装逼。”
“感觉怎么样啊,接触到的第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手术,还是有点成就感吧?”方云则又问。
方闲点头:“是的,云叔,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不再是手术环节和治疗环节的组成,一个人可以承担全部。”
“然而,却也有点心虚,就是,自己要开始承担责任了,不再有人给兜底了。”
方闲说得比较客观。
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其实就是压力和责任的变化。
学生,有老师兜底。
医生,特别是主刀医生,就没有特别多的老师给你兜底了,即便是主任,他也会让你独自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担不了责,就扛不起事!
“责任就是成长的第一步,其实也很好。没有责任心的话,是没办法窥探临床的全貌的。”
“今天的时间,仍然是你自由安排,下周开始,你可以尝试一下在科室里做急诊病人的诊断、患者的术式选择,疾病种类转归,并分配患者该留下还是归到专科,并且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