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 进展(求订阅)  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进展(求订阅) (第2/3页)

且仔细地对患者的复位术后情况,进行了评估。

    主要评估的指标就是,骨折断端的对合差错,是否有成角,是否有镶嵌、短缩等。

    方闲一一用阅片系统上的测量工具对骨折线的宽度等都做好标识后,对周希音说:“希音,你记一下,骨折近端和远端的距离是0.8mm,骨折断端的偏移是2mm,力线基本没有偏移,侧方位……”

    周希音赶紧把这些数据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比方闲还要更加上心。

    等这些数据都一一分析完后,方闲就才道:“这个手法复位操作系统,目前的复位过程中,还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它无法精准地沿着力线方向用力牵引,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持续牵引致骨折断端彻底分离期间,会存在偏倚。”

    “第二个,它无法根据患者的体型适当的增加初始牵引力,会使得牵引的过程稍显漫长,虽牵引过程不会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等应激症状,反而会缓解疼痛,但会增加操作时长,增加皮肤被挤压产生损伤的几率。”

    “第三个,它对彻底牵引后的复位角度,把控还不够精准,在它的显示视野里,太注重于线条的恢复,偶尔会忽略掉断端的对合,因此导致只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达不到解剖复位的标准。”

    “第四个,它目前的牵引力,完全集中在骨骼上,无法应用患者本身的肌肉力量,这一点,很难克服,我们医务人员,之所以能够把手法复位做到很精巧的地步,其实对患者自身肌肉力量以及肌肉走形的利用,是很巧妙的……”

    周希音这会儿,则是一一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每完成一次,就得这么记录一下,这样才能够评估出它的长进。

    周希音写完,然后翻了一页:“师兄,那你觉得,如果它要克服以上的局限性的话,应该怎么调整呢?”

    “最后一条,暂时没办法调整,对肌肉力量的精巧使用,是需要个人对解剖走形十分熟悉,不是固定的,所以说,我认为这个手法复位系统所能够达到的手法复位术的上限,就是2级,达不到3级手法复位术的水平。”

    “但2级手法复位术,也已经能够应对很大部分常见的骨折了。”

    正说话间,值班的杜力肖走了进来,看着方闲和周希音正在忙,就笑着问:“方医生,周医生,要不要吃点午饭啊?”

    现在的创伤外科,基本上需要处理的急诊就是创伤了,骨折病人,基本都不用杜力肖这样的值班医生来处理。

    而如果是需要手术的骨折病人,那么就还仍然是收治入院,但那就是黄博航做手术的事情了。

    “肖哥,等下我们出去吃。”

    “要不要等会儿给肖哥打包一点?”方闲笑着问。

    “你们出去吃啊?打包不用了,太麻烦了。我就叫个盒饭就可以了。”杜力肖摇了摇头。

    “那方医生,你和周医生先忙,我先去躺着休息一下啊。”杜力肖笑了笑后,便离开办公室,往医生休息室方向而去了。

    杜力肖离开,周希音才转了一下笔:“方师兄,你发现没有,自从我们开始做手法复位辅助操作系统的课题之后,杜力肖医生和陈芳鈡医生,也与我们逐渐疏离了。”

    “除了在手术室里一起做手术外,其他的时候,都是避而远之。”

    方闲点了点头:“可能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吧。”

    周希音则叹了一口气,道:“其实他们也可以参与进来。不过好像仔细一想,杜医生和陈医生他们参与进来之后,对他们的益处也不是很大。”

    “就是显得我们和科室里的人,稍微有点脱节。”

    周希音都能感觉得到的,方闲如何感觉不到?

    不过,方闲觉得,可能自己和周希音,都没融入到这里面来。

    这才是最关键的。

    “……”

    时间很快来到二月十三日这天。

    方闲来到慈县人民医院的时间,已经有了一个多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