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一章 一封家信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一封家信 (第3/3页)

多了,好多同袍的脚起泡,我也起泡了,不过不要紧,你不用担心。”

    ……

    “大壮,跟自己媳妇写了什么,给我们说说呗。”

    见那名士兵包好了书信,听到同袍们的打趣,连忙藏入了怀中,这些家伙什么都干得出来。

    果然。

    几名同袍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声,摩拳擦掌的上前。

    “什长。”

    大壮委屈的看向什长。

    “好了,不要过分了。”

    什长这才笑道。

    他们也没有真要做什么,打发无聊的时间,汉子们朝夕相处,以前军营里活动多,还有每日的操练,倒也没有无聊的功夫。

    “什长,吹个唢呐吧。”

    “你疯了?”

    等士兵去投信后,剩下的人们有人说道,立马引起了反对。

    唢呐一响,耳朵都要聋了。

    什长也摇了摇头。

    他家卫所里的唢呐匠,算得上特殊人才,后来加入了新军,祖传的本事可没有忘记。

    行李中带着他的唢呐,军队对于士兵自己的物品有规定,只要不超过重量和面积,可以带在身边。

    “太闷了。”

    士兵们抱怨道。

    终于。

    正使透漏了离开的日子。

    第三日。

    他们一行人离开驿站,顺着大明修建的道路,进入了禄州。

    禄州有安南的士兵。

    使团很紧张。

    哨官悄悄的告诉士兵们,做好发生冲突的准备。

    “你们是大明来的使团?”

    突然。

    从后方赶来了一名安南将领,满口熟练的大明官话,笑呵呵的样子,充满了热情。

    对方和杨渤行过礼,经过他的自我介绍,人们才知道,原来他是华族。

    那人先是从杨渤手里检验过公文,确认无误,然后把他们放入城中,不但没有为难,按照前例放行前,还接待了他们一番。

    并且后来还派人护送,以免遇到交流不畅,导致发生意外冲突。

    安南国内并不是所有人口都是汉族,不过多数的大户,与文武官员,包括历朝的国王是华族出身。

    当地的土著属于部落模式的生活方式,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更多的是无人的林地。

    古代东方,只有汉人才掌握了先进的文明。

    从最初的先民来到此地开始,在空地上开树垦荒,与毒蛇猛兽奋斗,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成了一块块的良田,带来了丰富的农业,造就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成为了宜人的居住区。

    从中原流域到全国,到东南亚,一直以来如此。

    把恶劣的地方,变成适合生存的地区,不是靠着刀枪,而是掌握的先进文明。

    所以哪怕汉人武力衰败的那天,却仍然掌握着这片土地。

    一直到清朝,才有最大的危机。

    西方不同于原来的入侵者,因为清朝三百年的禁锢与落后,西方却在大发展。

    所以那时西方的文明,已经超过了清朝时期的东方文明。

    这就很可怕了。

    汉人从文化到血脉,真正有了覆灭的潜在可能,所以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在古代。

    有汉人的地方,人口就多。

    因为汉人能创造粮食,以及生产各种物资。

    士兵们第一次来安南,遇到了许多能交流的人,令他们大开眼界,人人都觉得和国内有些地区没有什么不同。

    看上去很顺利,正使杨渤也没觉得什么,他可是御史,正经读书人出身,一路科举过关,如何会把安南的读书人放在眼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