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麟血测(下) (第2/3页)
住了裴液的靠近,裴液微微颔首,退后两步,再次与禁卫立在一列。
然后抵达的剩下的无有真血的皇子,五皇子和七皇子上次皇宫夜宴见过,李蚕南也在其中。
就此静立,约有半个时辰,到寅时的时候,紫宸殿里的那道身影站起来了。
礼官高声:“请诸嗣子入殿。”
裴液偏头看向首位的女子,李西洲也正回头向他递来一眼,裴液深吸口气,下意识将手搭在了剑上。
七位真血嗣子鱼贯而入。
裴液知晓今日的流程,昨日礼官送来朱镜殿时他就已经看了。
子时,皇帝会沟通麒麟,完成独祭之仪,与此同时,诸位嗣子在殿外静候。
之后,皇帝将携诸嗣子共祭麒麟,神京全城随祭,祭礼毕,城外百官上表,求问嗣君之名。皇帝持表,如代民意,上请于天,请麒麟点选嗣子。
整个过程,自李西洲进入紫宸殿开始,裴液就再见不到了。
所以这是结果出来前的最后一面。
一个时辰,大殿之中祭礼方毕,殿外天色初蒙。
……
四月初一,天色初蒙。
神京百业休寂,千街禁车。七日来每日一洗,如今街面洁净如新。
百姓们越来越多地列在街边,朝着北面隐隐巍峨的皇城翘首以盼,诗人、游侠、道士、剑客……掺在其中,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证麟选太子之事。
七日来神京第一次消弭了江湖气息,渐渐变得神圣庄严。如果走进百姓家院,总能在院中或堂屋看到一张腾干净的桌子,摆着一碗五等分的五谷,一碗清水,一尊小香炉,上列三支香。
没有香炉和线香的人家,也会用碗盛沙,燃以艾草或樟树。共为麟神之祭。
从百坊到皇城,家家院院升起清香,本朝三十年,嗣子们俱已长大成人,英姿勃发,下任嗣君将从中诞生。
被选中的那位,将在往后数十年间塑造大唐的形状,于生活在大唐国境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切身的影响。
人们听说四殿下天地皆通,是生而知之的麟子;也听说二殿下征战南国,平定一方,如今初次归京;近日又听闻,半年来神京日渐清平,拔黑除恶,又全是大殿下在背后支持元大人和狄大人;还有前些天大婚的六殿下、一直无甚声息的九殿下,以及还有说又有最新最小的一位殿下……究竟近日会是哪位得选,众说纷纭。
而在皇城之中,百官已经列位肃立。
元照率领百官完成了大祀,无数朱紫青袍候于皇城之外,元照向内侍大监递了百官署名之表,辞恳情衷地恭候麟血之后,陛下与嗣君出宫接见百官。
冯大监行礼,躬身,双手上举,郑重而谨慎地接过这份《百臣表》。
他在仪仗雅乐之间躬身倒退,入宫门之后转身趋步,朝着遥远的大殿低头行进。
这条长路他走了一个刻钟,步履没有丝毫变化,绷起的身体也没有一刻放松。
自鱼嗣诚莫名从宫中消失,冯忠御做了新的内侍省大监,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两个月,现下面临大唐五十年未遇的麟血之测。
与他的前任不同,他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偏向,他认得每一位嗣子,却又全都不认识他们。
他唯独知晓今日的事情万分重要,是大唐朝往后数十年命运之肇始,所以这时走在空旷修长的广场上,一种历史的恍惚令他大脑空空。
穿庭,过殿,他来到了紫宸之前,这里是他熟悉的地方了,但那种神圣的紧张感依然在他身上挥之不去。
进入殿门之前他已俯身,头一直未曾抬起,就在殿前跪奉奏表。
“启奏陛下,百官之祀已毕,共呈表于殿前。”
“入殿,读。”
冯忠御站起来,迈进殿中,这时候他见到殿里同样礼服朝列,人比他想象得稍微多些。
此处显然同样祀礼初成,冕服整齐的男人立于案前,其左右两列,共静立七位玄服嗣子,乃是本朝的七位真血。
冯忠御展表肃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