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  大秦国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二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求收藏) (第2/3页)

公子提点,我下去思考了一下,正如嵇恒所言,大秦日后恐会行‘君儒臣法’。”

    “陛下所为旨在驱儒。”

    “驱儒非是不用儒,而是取仁义为用。”

    “何为儒家?”

    “天下对儒家是这般看法。”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大争之世之所以不用儒家,就在于儒家惑者既失精微,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固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但在我看来,这番认识过于笼统。”

    “儒家,其实是以‘礼’为核心,加上以血缘为纽带构建的‘宗法’。”

    “当世儒学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等,其实都只是用来粉饰门面的。”

    “这些粉饰门面的东西,儒可以用,法同样可以用。”

    “公子或有些难以理解。”

    “我以‘礼’举例。”

    “儒家的‘礼’是复古的周礼,是以孔孟之学为根基。”

    “大秦的‘礼’是李斯等儒法一系官员,制定的法礼。”

    “两者本质有明显差别。”

    “大秦旨在以秦法为根基,以荀子之学为辅,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为用,创造出一套法之制度下的新体系,只不过儒家霸占‘仁义......耻勇’等太久了,朝廷需要将这些粉饰门面的东西从儒家手中夺过来。”

    “据为己用!”

    “不过......”张苍警惕的看了看四周,提着衣角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扶苏近前,又略显不安的看了看四周,低声道:“陛下真正的意图恐是想实现‘法之天下,儒之教化’,不过这个儒,指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粉饰。”

    “看似为儒皮,实则为法骨。”

    “只是儒家窃占这些大义太久,朝廷想夺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