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口吞下三十万人,洪承畴太过歹毒(求追订月票)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口吞下三十万人,洪承畴太过歹毒(求追订月票) (第1/3页)

    历史上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布局。

    只不过当时的大明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难以彻底贯彻落实。

    此时杨鹤被罢免,杨嗣昌的母亲也病逝了,他正在家丁忧,自然是不可能有机会献上此策。

    所以冯铨凭借着这个策略重新进入到了内阁。

    陈奇瑜这个“五省总理”掌控着大部边军。

    而洪承畴作为五省总督则更多的肩负剿匪的重任。

    不过大明内地各省的军队战力实在是不强,加之贼寇的主力如今盘踞在凤阳一线,随时有可能南下直扑江南。

    所以洪承畴一上任就请求将原本曹文诏统帅的2万羽林营划归自己指挥,作为其本次南下的主力。总兵贺人龙也在洪承畴的举荐下指挥这2万羽林营的精锐。

    登莱地区被郑芝龙盘踞,让洪承畴也感到很诧异。

    不过根据左良玉所说,白莲教的反贼同这些海寇汇合后,暂时还算安稳。但是青州的这2万多羽林营他是不敢再调动了。

    万一这些海寇与凤阳的流寇遥相呼应,那么山东的这面网可就彻底破了。

    洪承畴一面急令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增兵5万加强扬州淮安等地的防御,防止流寇逼近江南。

    另一方面他让保定总督杨文岳率兵2万,山东总兵刘肇基出兵1万,开封副将陈永福率军1万,配合贺人龙的2万主力南下收复凤阳。

    此时占据凤阳地区的义军却对下一步的行动有了分歧。

    他们之所以做“流寇”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他们占据的城池土地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马。

    所以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劫掠新的地区,在短期内解决自己的补给问题。

    简单的来说就是杀士绅,地主富户,获得大量的钱粮。

    然后利用粮食,裹挟百姓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造反!

    不过如今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他们占领了中都凤阳,周边就是富庶的南直隶。

    不要说是苏州、南京、扬州这样的城市,即便是凤阳边上的淮安府,它的富庶也不是陕西、山西、河南这样的穷地方可以比拟的。

    这里的土地和粮食是可以养活义军的几十万人马的。

    在凤阳缴获了大量钱粮后,义军的人数几乎成倍增长。

    除了凤阳当地的百姓大量加入之外,在河南的不少百姓也纷纷跑了过来,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义军就发展到了三十万人之多。

    此时闯王高迎祥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他认为义军可以将凤阳作为根据地,进而攻取江北的淮安、扬州等地,甚至打过长江占领南京、苏州。

    这样一来,大明的经济动脉就被义军彻底给斩断了。

    不要说是江南的赋税,哪怕是漕运断绝,京师的粮食就要告急。

    凤阳是他朱家的龙兴之地,没准也能成为义军兴起的关键。

    不过张献忠却极力反对。

    他说道:“凤阳虽好,周边的淮安府也相当富庶。不过我们掳掠一下就好,这里并不适合作为义军的根基。”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官僚士绅同地主,夺走他们的财富粮食,他们把我们义军视作洪水猛兽。你要管理地方得依靠这些人吧?现在义军最多也就有几个落魄书生,帮着管理下物资,登记账目!”

    “其次这里无险可守,听说崇祯已经任命‘洪疯子’为中原五省剿匪总督,他的手段大伙也都见识过,即使我们守着物产丰饶的地区,恐怕也没有机会等庄稼成熟了。”

    “而且进入淮南地区后水网密布,到时候我们恐怕连跑都跑都跑不掉。”

    “所以这里绝对不能留恋,对义军来说这里其实是一块绝地。宋朝的方腊起义声势何其浩大?最终也很快被朝廷给平定了。”

    李自成也同意张献忠的看法。

    他说道:“八大王说的没有错,江南虽然富庶,暂时还不适合我们义军,凤阳绝非是久留之地。而且南直隶相对富裕,这里的百姓对于义军的拥护也不如其他地方那么高。”

    “但是义军的策略必须要有所改变,毕竟将来我们也是要推翻大明夺取天下的,所以现在就必须要有所准备。还是让种军师说说吧。”

    种光道对高迎祥同张献忠行了一礼,说道:“首先对于士绅同读书人要区别对待,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官吏自然是格杀勿论。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清贫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个穷秀才,我们还是可以争取的。”

    “这些人有一定见识,科举之路又不顺利,可以为我义军所用。”

    “另外我将义军的策略总结为‘不分贵贱,均田免粮’八个字!”

    目前义军采取的还是“流寇”战术,田对他们来说根本没用,因为带不走,将士绅地主的土地抢来分给百姓,是做一个顺水人情。

    这样一来更多的百姓会起来造反,拥护义军。

    均田可以,钱粮自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没有钱粮哪里来老百姓跟你造反?

    说白了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你就是给了他们田,他们也一样熬不到秋收,还得跟着自己造反。

    不过这个‘不分贵贱,均田免粮’的口号确实不错,老百姓也很容易理解。

    高迎祥同张献忠也连连叫好,随即让义军将这八字口号宣传出去。

    至于那些穷酸秀才,虽说这些人表面上有了功名,但是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权利。

    这些人的确可以拉拢,高迎祥同张献忠也收拢了几个秀才作为自己的“师爷”,这些人平常也帮他们出出主意。

    他们杀士绅是为了抢夺钱粮,这些人手里也没啥财产,不杀也无所谓!

    很快种光道的这两条建议就得到了贯彻落实。

    另外义军下一步的攻击目标也已经确定了,既然凤阳无险可守,那么他们就先找一座适合坚守的城池。

    凤阳南面的滁州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之内。

    滁州三面环山,易守难攻,自古就有“金陵锁钥”之称。

    在凤阳同洪承畴率领的官军决战,高迎祥等人没有把握。

    但如果换成是滁州就不一样了。

    高迎祥、李自成同张献忠三人一致认为,若是能够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