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8章 突然冒出来的数据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668章 突然冒出来的数据 (第1/3页)

    一个月后,京城。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技术研讨室内。

    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主任设计师以及研发骨干们。

    不少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中层领导,在这间屋子里,甚至都混不到一个前排的位置。

    哪怕对于六院这样一个编制结构复杂的庞然大物来说,这种场面,其实也是不太常见的……

    而出现这一幕的原因,则无疑是——

    “信标”。

    当然,作为推进技术研究院,就算要参与辅助舱段、运输飞船、或者XS-1空间反应堆的研发工作,也不至于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真正需要他们解决的,是如何把上面这些东西给发射到轨道上面……

    9点整,总工程师李仁平来到小讲台后面站定。

    在他身后的墙壁上,大屏幕陆续显示出一系列复杂的结构图,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

    一张张一幅幅,全都是六院过去的辉煌成绩。

    但从图片刷新的速度来看,应该全都不是今天这场研讨会的主题。

    “有关‘信标’中继基地的相关文件,同志们应该都已经看过了。”

    李仁平双手撑在讲台两侧,声音饱满而洪亮:

    “这是国家面向下一个二十年所提出的太空战略基石,也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包括我们下一代在内航天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七十多岁的小老头,愣是表现出了几分意气风发的感觉。

    不过,也理应如此。

    从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到如今的月球车和空间站,华夏航天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的辉煌之路。

    但横向对比,总归是跟在别人后面走的。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

    移民中继基地,其它国家最多也就是作为概念考虑过。

    作为严肃的计划,还是妥妥的人类第一次。

    “XS-1空间核反应堆作为核心能源以及第一个入轨的舱段,已经确定将由改进型长征五号C发射,但后续庞大的中继站本体建设呢?”

    他啪地敲了下鼠标,屏幕上顿时出现了“信标”中继基地的计划图:

    “初步估算,仅一期工程,就至少需要将总计超过200吨的有效载荷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轨道,如果考虑物资和燃料补给,那么这个数字还要接近翻倍,这无疑需要运载能力更强的重型火箭,也是未来长征九号、以及长征十号的使命!”

    “而作为新一代超重型火箭的‘心脏’,YF-177和YF-90两型发动机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信标’计划能否如期建成!”

    如今的长征九号,已经是调整过一次需求的第二版方案了。

    所配备的一级发动机也已经换过不止一个型号。

    从最开始的YF130,到改进型YF177,再到几年前确定深空探测计划之后,几乎全盘重来的YF177.

    好在二级用的YF90倒是一直在稳步推进,只改过一部分指标要求。

    下面的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咳咳——”

    清了清嗓子之后,李仁平又切换了一张PPT,上面列出了YF-177补燃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和YF-90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节点图。

    然而,几个关键节点都标着醒目的红色问号。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起来:

    “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大家也都很清楚,也是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

    “……”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相对令人沮丧的环节。

    长达十几秒钟的沉默之后,研究三室主任帅信平率先开口:

    “既然大家都不想第一个露丑,那我就先来打个样。”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