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成化元年、次年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十七章 成化元年、次年 (第2/3页)

间内被平息,就展现了这一点,这个时候的大明朝还拥有着高效的军事与行政体系,能够轻易统筹各方力量荡平叛乱,这与明末时期各方面全面崩盘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

    这个时候的大明军队还是领着足饷的,区区叛军,有何可惧?

    明朝进入了短暂的和平之中。

    只是无论是朱见深,还是朝廷上的衮衮诸公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叛乱,只不过是前菜而已。

    ……

    时间来到了成化二年。

    这个时候的内阁已经发生了大变动。在之前的正统皇帝统治期间,群辅陈循、苗衷、高谷已经先后去世,内阁里还是由李贤首辅,而严峻则成为了次辅,之下,则是于谦与彭时。

    而到了成化二年的时候,李贤也去世了,担任了十几年首辅的他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按照一般的规矩,应当是次辅严峻接替他成为内阁首辅,掌控朝堂。

    然而这个时候的严峻,其实也已经半截子入土了。

    虽然名为次辅,但是已经到了七十一岁的他其实也已经显露出了明显的老态,除了一些大事,他已经很少参与到政务之中去了,李贤和于谦、彭时,是主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骨干。

    现在李贤去了,他这个样子,自然是不可能接替首辅之位的,并且两任陈国公都最后成为了首辅,文臣们非闹翻天不可,严峻归根到底也只是一个武将。

    相比于父亲的文武双全,严峻要差上许多,他负责的其实一直是兵事,而且他也没有了自己父亲在时的那般强势,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他想,文官们也不会允许的,

    其实伴随着严铿的死去,文臣力量已经逐渐压倒了勋贵,大多数的勋贵们,除了在领兵出征的时候能够看到他们的影子,其余时候,大多扮演着小透明的角色。

    严家虽然依靠着严铿的余荫在朝堂上依然有一席之地,但是实际上伴随着文臣力量的壮大与洗牌,他们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