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救济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六十二章 救济 (第3/3页)

歌功颂德。

    更有人在得到食物之后热泪盈眶,当场跪倒在地,向施粥之人叩头:

    “感谢,太感谢了……严家的大善人都长命百岁,愿靖平王英灵永佑我等……”

    “看到了吗?”严凌抚着他的小脑袋,“活了多少人的命啊!”

    严淳痴痴地看着这一切,他嘴里低声说道:

    “祖,我明白了。”

    ……

    虽然花了不少的钱财,但是家族总算还是撑过了那一个月。

    一个月之后,朝廷的特使终于带着救济的粮食来了。

    朝廷分发粮食,随后又按照籍贯将他们各自遣返,聚集在宁波府中的大量流民就此消弭。

    对于这一点,严凌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经过之前一段时间对于流民的吸纳,严家的隐户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他家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开垦完了,留下他们也没有什么用处。

    当然,按照老惯例,其中的一些有本事的,比如铁匠、木匠之类的,全都被招揽了,让严凌比较欣喜的是,其中还有许多的织户。

    毕竟人都快饿死了,你衣服织得再好,有什么用?

    这倒是意外之喜,严凌不是没有想过涉足这一行,只是苏杭那边的织户从事这一行很久了,他们根本竞争不过,这一次的救济倒是将不少的织户给留在了宁波,可以想见未来严氏定然会多一条财路。

    当然,这些收获和那巨大的名望比起来,不算什么。

    严凌的坚持起了效果,严家的善行被百姓们带着传扬到了各地,民间之人都有了一个印象——

    在大明的东南,有一个严氏,他们宁可自己破财,都要救济百姓。在他们管理下的佃户更是过着如同天国一般的生活(相对而言)。

    可不要小看了这一些。

    在之后如果有了什么大灾大难的,他们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向东南跑。

    而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家族许多传播出去的东西也更能够被众人所接受。

    需知,民心,才是根本。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