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俸禄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二章 俸禄 (第2/3页)

    正所谓“高薪养廉”,正是如此。

    而且,这也算是对群臣的拉拢,给他们的一些甜头。严晨昊虽然一心想着治国,但是他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政治手腕同样也是有的。

    不过,这还需要得到朱常洵的同意。

    “加俸?”武兴皇帝刚看到严晨昊的上奏的时候,内心其实很是吃惊:

    “为何要如此?”

    “陛下,臣以为,朝廷官员之所以贪污横行,屡禁不止,或许俸禄太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严晨昊说道:

    “而且,其中还有四成,以实物的形式发放……虽然也是官员心生贪婪,但也有迫于生计所致者。”

    明朝俸禄本来就低,其中还有四成发放的是布匹之类的实物,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从九品官员,一年名义上应该到手六十石粮,但是去除掉那四成的实物,实际到手相当于后世的五千五百斤的大米。

    无论是按当时的米价,还是后世的,这无疑都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尤其是这是年俸。

    哪怕他们别的啥也不花钱,一人一天干嚼一斤米,也就够十五个人吃的。

    正八品官员,一年名义上七十八石粮。

    正五品官员,一年名义上一百九十二石粮。

    这还是古代,官员们自己基本都有府邸,府邸里面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

    但凡家里人多一点,就得挨饿。

    日子难过,是真的难过。也就部分官员家里本来就有钱,所以不在乎这个了,要是真的单靠俸禄,除非是海瑞那种过法,不然真活不下去。

    “此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吾师你说的虽有道理,但是朕不好更改。”朱常洵面无表情,虽然他口中说着严晨昊说的有道理。但是明显可以听出,其实他很不情愿。

    毕竟要他拿钱出来,他当然不乐意了。

    众所周知,祖制这个东西,处于一种奇妙的量子态——当某个改革的政策对所有人的胃口的时候,那么他就是不存在的,哪怕洪武年间曾经严厉地实施过,大家也会华丽丽地无视。

    但是当某个政策不怎么对胃口的时候,就会有人猛然记起洪武年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