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致仕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二章 致仕 (第1/3页)

    什么意思?就是让你白干活呗。

    反正欠饷两百多年都欠过来了,也不差这一回。

    至于对方会不会造反什么的……要知道他的父亲、曾祖可是连边军的兵饷都敢拖欠个好几年,更何况些许的百姓?再说,他可是在任期间北定鞑靼瓦剌,南平流民叛乱的帝皇,他会怕这些?

    他们能翻起什么风浪?

    朱常洵心安理得。

    而面对匆匆赶来的户部李尚书的质问,他也显得很是游刃有余。

    而这个时候的李汝华,还带着一线的希望,也顺便给了皇帝一个台阶:

    “水利工程之事,耗资虽大,然成果卓越,若是工程成功,大明千秋万代矣。至于工钱,亦可保百姓之生计,安稳度日……陛下可是没有看见那请求拨款银两充作工钱的条子?或是司礼监疏忽,没有将其下发?”

    如果是无心的,那么赶紧批吧!如果是有心的,听了他说的话,也该顺坡下驴了。

    然而朱常洵闻言,却是漫不经心地说道:

    “朕看见了,只是有事不明,所以尚在思索。”

    “给予徭役百姓以饷银,严阁老是一片仁心善意,朕亦为之感动;只是这国库亦不充裕,朕还记得当初阁老阻止我用兵,便是以国库难以支持如此开销为由。如今又岂能这般挥霍?若是有何险情,国库空虚不能支持,岂不是耽误事?更失了阁老治世之本意。朕不能决,因此还在思量。”

    话语间毫无诚意,甚至还把当初严晨昊的话拿来当挡箭牌。

    话语之间,隐隐有些嘲讽的意思:当初你不让我用兵说是浪费钱,那么我现在便以此来阻止你花费“没必要”的钱财。

    在朱常洵眼里,这确实是没必要的。

    毕竟在他,以及一些古板迂腐的老臣眼中,徭役是自古以来百姓的义务,给什么钱?

    不然,怎么能体现出他们这些读书人免徭役的特权呢?怎么能体现出帝王对于子民的掌控呢?

    当然,那些暴乱什么的,他们是不会去考虑的。

    李汝华脸色难看,沉声说道,语气中可以听出他的不满与怒火:

    “首辅也是为了民生而考虑!需知各朝均有因徭役而谋反者,首辅此举既可造福百姓,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