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非吃饱  非洲创业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非吃饱 (第2/3页)

好说明了东非方面的求贤若渴,当然,对于克拉斯特而言,护照和身份证明也是保障他安全的重要护身符。

    他起身说:“我现在就把照片拿过来。”

    然后,他来到柜子旁,从柜子里的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些杂物,有一张信封被压在下面。

    把信封打开,里面是克拉斯特院士常用的几种尺寸照片。他回到桌子旁,拿出两张两寸的照片,递给克亚索夫。

    “我这里没有胶水,不知道你怎么把它固定在护照和身份证明上面?”

    克亚索夫却微笑着说:“我们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他从公文包中掏出一管胶水,还有一盒印泥,以及两枚印章。”

    涂上胶水,然后,将克拉斯特院士的照片固定在护照上,啪的一声,护照上就多出了一个红色的章,上面写着莱茵帝国的字样,身份证明上同样如此操作。

    “现在,克拉斯特院士,你就是东非公民了,接下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向东非在维也纳的人员和机构求助,同时,这两样东西,也可以帮助你应付维也纳政府的搜查等等。”

    “你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提前和我交待,比如前往东非,是否有什么东西不方便携带,我们可以帮你托运之类的,亦或者是带家人一起离开等等。”

    克拉斯特还真有类似的需求,他说:“我有大量文献资料,需要你们帮我一起带走,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对于,克拉斯特的这个要求,克亚索夫完全见怪不怪,他说道:“这不是难事,不知道你有多少物品要带走?”

    克拉斯特说道:“估计有整整一个房间的书籍,资料还有我的一些私人物品。”

    克亚索夫说:“这很好办,大使馆会派人过来,帮你整理和打包物品,我们之前就有过类似经验,不知道你认不认识维也纳科学院的维克托·赫斯先生,他之前就带走了整整五十多箱物品。”

    像这些科学研究人员,他们有大量的书籍,文献,论文等物品,都舍不得抛弃,因此,东非把这些珍贵的财富,邮递回国就费了不少功夫。

    克拉斯特说道:“赫斯,我知道他,是一位不错的年轻人,好像是科学院的研究员,不过,我的东西没有他那么多。但是,工作量也不少,而且最好你们派专业一点的人来处理,我的资料都是很珍贵的。”

    克亚索夫说道:“当然,知识就是财富,我们东非使馆的雇员,都是精挑细选过的,至少有中学学历,对知识有着充分的尊重和敬畏,他们肯定不会毛手毛脚的。”

    他的话让克拉斯特放心了许多,在欧洲,中学学历就已经算高文凭了,当然,克亚索夫说的是至少中学学历,实际上大学生职员可能也不少见,东非的大学生数量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要多。

    当然,东非高等教育规模虽然后来居上,但是在底蕴上远不能和欧洲相比,这也是东非为什么迫切想从奥匈帝国“捞人”的原因。

    这将节省东非大量时间,加速东非在科技领域霸权的构建,前世美国就是典型例子,先是吃了一战,奥匈帝国解体的科研和人才红利,并且直接获取了德国的各种核心技术。

    二战之后,更是对德国本土人才和科技再次直接掠夺成果,后来苏联解体,美国又吃到了一次人才和技术红利。

    所以,在21世纪之初,美国科研霸权无比强大,完全不值得奇怪。

    ……

    三天以后,东非使馆的卡车,拉着克拉斯特院士一生的研究心血,离开了他的住处,而克拉斯特院士本人,也要前往东非。

    因为克拉斯特院士研究领域在化学方面,所以他在东非政府的推荐下,选择前往贝拉市定居。

    即便对于奥匈帝国的科研人才,东非政府也不是把他们引入东非就直接放手不管了。

    而是尽可能的“分而治之”,尤其是针对奥匈帝国的犹太学术团体,奥匈帝国教育和科研体系中,有许多犹太人,东非尽可能的不让他们在东非重新抱团。

    就比如把两个认识的犹太科学家,一个安排在东非东海岸,一个安排在东非的西海岸,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