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西撒哈拉 (第2/3页)
问题有多糟糕!”
作为一名大西洋舰队的海军军官,莱比锡少尉对西撒哈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因为西撒哈拉沿海是东非前往欧洲的重要途经之地。
这里属于东非海军活动范围,所以东非的大西洋海军对当地的环境自然肯定会进行粗略的了解。
可是,真到了达赫拉后,莱比锡少尉发现自己过去对西撒哈拉了解的还不是太深入。
他说道:“这真不是人生活的地方,虽然东非也有很多沙漠地区的军事基地,但那些地方,至少还有河流或者绿洲,可是达赫拉,完全就是一个被三面海水包围的不毛之地,唯一连接大陆的地方,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且一根草都看不到。”
“我敢说,这里的条件,比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还要恶劣一百倍。”
被流放了,就是现在达赫拉东非官兵的真实心理写照,即便是军官的莱比锡都很难忍受这一点。
东非不是没有沙漠,并且还是沿海的军事基地,就比如纳米比亚沿海,东非就有不少军事据点。
但是,达赫拉的条件,远不及纳米比亚沿海,虽然纳米比亚沿海也是沙漠和海洋,但好歹军事据点建在本国境内,且基本位于大陆上。
而达赫拉,虽然处于半岛上,但和岛屿也差不了太多,半岛许多地区宽度都不到两公里,却长达四十多公里,而达赫拉的位置在这条狭长半岛的靠南端。
现在整个半岛所有人,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东非官兵,几乎无法和外部进行交流。
这也很好理解,即便前世西撒哈拉独立后,一直到21世纪,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人口也才几十万人,要知道西撒哈拉可是信仰阿拉伯教的区域,就可以知道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
而在1935年,西撒哈拉的地广人稀,更是达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即便最乐观的估计,当地人口也不会超过五万人。
这也就很好理解,西班牙为什么将达赫拉以及整个里奥德奥罗半岛,将近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终仅以四万莱茵盾的超低价格,出售给东非了。
单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四万莱茵盾虽然很少,但是西班牙却也赚了,因为当地完全没有任何产出。
而东非做这笔“赔本”买卖,也完全是被逼无奈。
莱比锡少尉的副手克尔伦说道:“以帝国现在的条件,确实难以在西北非找到合适的落脚点,西班牙能够将达赫拉卖给我们,就很不容易了。”
“有了达赫拉,帝国就有了在西北非第一个军事基地,结束了过去帝国长期在西北非沿岸,缺乏落脚点的局面。”
东非对获得西北非港口的执念不可谓不深,东非在大西洋东岸,最北端的军事基地,就是多哥兰的洛美港。
而从洛美港一直到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近五千公里的非洲西海岸,东非海军此前却没有一处基地,这对于维护东非海洋利益,尤其是和西欧的贸易,显然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而东非之所以长期,难以获取多哥兰洛美港以北非洲西海岸港口和军事基地的原因也很多。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西非和北非的殖民势力,对东非比较忌惮,这些国家包括英法两国,还有葡萄牙,美国。
英法两国不用多说,他们在西非和西北非的殖民地最多,但是现在英法对这些殖民地的重视程度都有增加,且两国都是强国,并不愿意让东非进入当地。
而葡萄牙在当地的主要殖民地,分别是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两地,葡萄牙因为和东非历史恩怨的原因,是整个区域内,最不可能出售和租借港口给东非的国家。
即便现在东非和葡萄牙已经和解,但是葡萄牙显然也不愿意引狼入室,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已经是葡萄牙仅存的几块重要的殖民地,它可不想昔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旧事重演。
然后是美国,美国在西非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那就是美国亲自培养的非洲嫡长子利比里亚。
克尔伦说道:“纵观整个西,北非,要么是英法这种比较自主的国家,他们对东非抱有警惕,同时对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