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祸水南引  非洲创业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四十四章 祸水南引 (第2/3页)

    勿里洞岛距离巽他海峡只有四百公里,并且勿里洞岛不仅仅是一处岛屿,而是包括东非兰芳海外省以及东加里曼丹,还有二者附属岛屿在内组成的一个强大战略防御群。

    正是因为这个战略防御群的存在,在20世纪前期,爪哇海称半个东非“内海”也不为过。

    在爪哇海内的玩家只有两个,也就是东非和荷兰,而荷兰显然无法在爪哇海占据主导地位。

    东非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就集中分布在爪哇海内或者是周边。

    虽然太平洋舰队在帝国海军中实力最弱,可放在太平洋地区,也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

    类似爪哇海的还有西里伯斯海,这片海域在棉兰老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等岛屿与桑吉群岛之间,也是一个东非占据绝对话语权的海域,只不过当地东非海军的部署更加薄弱,远不能和爪哇海相比。

    总结来说,东非基本在整个南洋的中部发挥着绝对主导作用,往北情况就复杂很多,北面有远东帝国的南海,还有英法美等强国的殖民地,相对中立的暹罗等。

    而往南,东非的影响力虽然也比较大,但南面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虽然只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东非和澳大利亚两国官方层面的关系还算不错。

    近些年来,东非在澳大利亚搞了不少矿产投资,两国的贸易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当然,东非和澳大利亚也只是表面兄弟,两国在合作中各怀鬼胎。

    澳大利亚一方面和东非加强经济上的合作,但是在安全领域也更加倚仗宗主国英国的保护,并且配合英国在南洋遏制东非的不断扩张。

    而东非也抱着祸水南引的心态,开发澳大利亚的资源,在1935年的澳大利亚对外出口中,日本就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的主要资源进口国。

    就像澳大利亚北部的铝土矿,东非投资开发,然后向日本出口,还有澳大利亚东部的煤炭,和西部的铁矿也是如此。

    东非此举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让日本充分的相信,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积极丰富的国家。

    现在“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前世澳大利亚这个响亮的名头在日本就已经成为一种妇孺皆知的地理常识。

    ……

    在1935年,东非政府对日本新闻媒体和文化界的投资进一步加大。

    而此时,日本国内对媒体和新闻的管制也越发严格,完全成为了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用以统一国民思想、煽动战争情绪、美化侵略行为等等。

    不过,这完全不影响东非对日本的渗透,因为东非本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反对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甚至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展推波助澜。

    日本政府主要打击和镇压任何反战、反军、社会主义或自由主义思想。所以,只要东非投资的媒体和新闻,不在这些领域和日本政府公开叫板,根本不会受到警惕和刁难。

    更别说,东非本来就支持日本把战争扩大化,尤其是鼓吹各种南洋扩张利好的消息,这本身和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共鸣,加速了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的狂奔。

    而在1935年7月,日本媒体在东非的推波助澜之下,又一次对路线之争,进行了一次社会讨论。

    这场论战由日本第三大大报纸,也就是《读卖新闻》发起。

    《读卖新闻》是仅次于《朝日》和《每日》的第三大报。创于1874年,以其通俗易懂、贴近市民的报道风格而闻名,价格也相对便宜,吸引了大量日本中下层读者。

    其政治立场相比前两家更为民族主义和保守,更积极地支持军部的行动。

    在七月五日刊发的新一期标题中写到:“海陆之争,帝国命运的终点!”

    现在日本海陆军之争确实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陆军方面因为侵占远东帝国东北的战绩,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东亚大陆方向的投入,扩大战果,而海军自然一如既往的和陆军唱反调。

    也正是因为日本陆军在东亚的扩张战果,这也是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