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移民进度 (第2/3页)
的标准,甚至比东非殖民地的移民标准还要低。
毕竟,就算真的移民出了问题,那也是哈布斯堡家族负责。当然,东非虽然不在意移民质量,也还是提出了一些要求。
就比如健康这一点,没有强健的体魄,别说到西非生活了,恐怕连乘船到西非都困难重重,可能会死在海上。
奥威尔接着说道:“各个行政督察区的联络工作办公室,都可以以此为标准,制定移民准则。”
“不过我相信,这个工作对你们来说并不困难,五万人看起来很多,但是细分到你们所在的区域,一个辖区也就只要招募几千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在19世纪,东非在远东帝国招募移民的难度其实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主要是当时远东帝国民众对东非的不信任度比较大。
加上其他列强或者国家,在远东帝国的胡作非为,让远东帝国对外国人,普遍存在戒备心理,所以除非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冒险移民到东非这个陌生的国度。
就比如在19世纪末,有许多远东帝国民众,被美洲各国,通过人口买卖的方式,变成所谓的“猪仔”,然后运往本国,从事修建铁路,挖矿或者种植园等基本九死一生的工作。
这显然不利于19世纪,东非在远东帝国移民工作的展开,加上当时东非没有什么名气,有不少民众把东非移民署人员当成“骗子”。
而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东非的强大,还有在远东帝国声望的传播,以及一些“示范人员”的“衣锦还乡”,东非移民的名额就成了“香饽饽”。
可惜,在进入20世纪以后,想要移民东非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一直到一战前,东非开始大手笔的开拓海外殖民地,才重新降低了门槛。
但是,这种门槛的降低只针对当时的东非殖民地,反之本土对移民的要求不增反降。
即便如此,远东帝国移民东非的热情也有增无减,去往东非殖民地也好过留在当地。
现在,东非直接拿出五万人的移民指标,肯定有大量当地人会趋之若鹜,即便他们不知道新奥地利王国和哈布斯堡君主国的情况,可出于对东非“口碑”的信任,也会争夺这个机会。
这也是奥威尔为什么有底气说这个工作并不难完成的原因,而下面各个地区的负责人也摩拳擦掌,准备提升他们的业绩。
就比如豫东第七行政督察区办公室的负责人卡麦儿,他就对这次任务信心十足。
他对旁边豫东第一行政督察区的负责人莫里斯说道:“博莱特,要不是人手不够,别说几千人,就是上万人,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难事,不过移民的花费肯定少不了,也不知道政府这次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豫东第七行政督察区的范围,其公署所在地是淮阳县,管辖区域大概就是周口大部分地区,而第一行政督察区差不多就是开封等地。
原本东非在开封也是有领事馆的,不过随着东非在淮海地区的不断收缩力量,现在只剩下徐州和胶州两处领事馆,原开封领事馆负责地区,也就并入了交通更加便利的徐州领事馆管辖。
当然,原本徐州领事馆还分出一部分,迁往了关中,成为东非在西北的第一领事馆,加强东非和远东帝国西北的交流。
换句话说,原本东非在淮海省设置了多个领事馆,现在只剩下两个,统管整个淮海地区的东非公务人员和机构。
博莱特对卡麦儿回应道:“这件事对我们几个地方办公室来说,确实不难,尤其是我们开封联络办公室,估计在开封城里就能够完成工作。”
开封作为省会,1935年光是市区人口就超过二十万,算是大城市,所以开封联络办公室想完成移民招募工作,是几个地方联络办公室最容易的,都不需要出开封,就可以轻松完成指标。
对于这一点,卡麦儿十分羡慕,他说道:“淮阳人口虽然多,但是大部分分布于农村,我们的工作量肯定比你们大许多,只靠县城肯定无法完成这一点,还要到基层招募。”
博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