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双头鹰旗帜 (第1/3页)
不客气的说,对于多哥兰周边的土著而言,他们到了多哥兰就像第一次进城的农民,或者第一次走进农村的市民一样,充满了新鲜感。
多哥兰虽然也是殖民地,规划至少有几分本土的样子,对比周边国家殖民地更是“十分发达”。
虽然多哥兰的人口也就三十多万,并不算多,地广人稀,但是隔壁的上沃尔特,达荷美还有加纳,人口也没有比多哥兰多到哪去,就比如达荷美总人口在一百万左右,也就是多哥兰的三倍。
可是,多哥兰的人均生产力也是达荷美的数倍,并且交给本土的税收比例比周边地区低,还能接受本土的一些补助和扶持。
换而言之,东非在多哥兰做的是长期生意,就像投资重工业一样,周期长,利润低,但是这对多哥兰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多哥兰的经济状况比周边更加健康。
鲁比罗拉随着商队一路走来,也确实见识到多哥兰和达荷美的一些区别,多哥兰北部的道路状况,还有治安确实要超过达荷美。
他望着更加平整的土地说道:“多哥兰的建设确实比达荷美好一些,不过,也很有限,无非他们在细节上做的略微强一些。”
对于鲁比罗拉的这个判断,萨库玛摇了摇头:“阁下想的有些简单了,你之所以认为多哥兰比达荷美只是略微强一些,完全是去的地方还不够多。”
他伸出手指着南方说道:“多哥兰真正繁荣和发达的地方在南边,而北边只是多哥兰最贫穷和人烟最稀少的地方。”
“其中有着十分巨大的区别,在多哥兰的南部,主干道全部都是硬化过的,也只有一些小路才和北方差不多。据我所知,多哥兰北部只有两条硬化公路,可这在达荷美也是极为罕见的。”
多哥兰北部的两条硬化公路,实际上就是连接洛美和达庞镇,纳蒂廷古的两条公路,以前,东非建设这两条公路,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以外,目的主要有两条,一个是军事,一个是移民。
对于多哥兰这种地形,交通建设可以参考越南和秘鲁这两个国家,而且多哥兰的地形更加平坦,只需要建设一条南北走向,长达六百公里的公路,东非军队就可以快速抵达多哥兰绝大部分区域。
萨库玛接着说道:“还有南部可以看到大量已经开辟的农田和种植园,而北部多哥兰就很少看到,只有纳蒂廷古周边的农业规模还算比较大。”
“多哥兰南部的城市和小镇,数量也更多,而且每一座单拎出来,恐怕都不比波多诺伏差!”
波多诺伏也就是达荷美殖民地首府,前世贝宁的首都。
在前世波多诺伏是贝宁首都,但只是贝宁的第二大城市,被沿海的科托努市超越。
不过,现在波多诺伏依旧稳坐达荷美经济最发达城镇的地位,这其中还和东非有些关系。
前世,科托努经济超越首都波多诺伏,海运优势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法国人在殖民时代的政策对两座城市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波多诺伏在1894年被法国人选为殖民地的首府,但所有的经济活动、交通枢纽和现代化设施都集中在科托努。科托努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甚至是第二行政中心,人口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正是因为法国人的做法,到殖民时代末期,科托努在人口和经济体量上已经远超维达和阿波美等古城,并与行政首都波多诺伏并驾齐驱甚至实现反超。
而在本时空里,法国人根本不敢把大量资源投入到科托努的建设上来,因为科托努无法给法国人带来安全感,这座港口城市,直面强大东非海军的威胁,反而距离沿海还有一段距离的波多诺伏更有安全感。
科托努和东非多哥兰首府洛美市还不一样,毕竟洛美港属于西非顶级的深水良港,更加适合海军主力舰艇停泊,所以洛美港自身就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守卫。
而法国的科托努港,条件一般不说,法国也不可能在这里部署多少海军力量,毕竟达荷美在法国殖民地中,只能说属于中上游殖民地,受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