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这是阳谋 (第1/3页)
“等你们的发动机可以自给自足之后,咱们马上好聚好散.”
谭厂长最后说出来的这句话,把李野和陆知章都给干沉默了,甚至陆知章都忍不住的动心了。
因为谭厂长给出的合作条件,不但非常有诚意,而且还非常符合七八十年代国企之间“互相帮助”的作风。
就轻汽公司的前身,就向全国上百家企业无偿提供了京城130的全套生产图纸,让全国无数家中小汽车厂,因为130这款汽车而存活了下来。
那么现在谭厂长只是要求轻汽公司这边“成本价”采购他的发动机,而且还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过来帮忙研发,然后还可以随时“一拍两散”。
这不是兄弟单位之间的互相帮助是什么?
但是李野,却不相信这种“无私的帮助”。
因为他在几十年后,见过太多“赚小便宜吃大亏”的案例,而且也知道谭厂长的真实目的,就是要尽快提高产能,抢先形成产业规模。
可能在陆知章的眼里,对产业规模的认识还有些模糊,只觉得谭厂长的“成本价”非常仗义。
但是李野却知道,一旦让谭厂长的产品形成了规模,以后就算是自己的卡玛斯发动机研发成功了,也会落在谭厂长的后面,甚至陷入“一步慢、步步慢”的困境。
就几十年后种花家最拿手的稀土行业,其实就是以“成本价”玩成产品规模的。
谁能想到刚开始的时候,种花家在稀土方面是被灯塔卡脖子的,后来种花家忍着憋屈以成本价甚至亏损的方式,再加上自己家的市场需求,才一步步反向逆袭。
有市场,有产量,才能技术迭代,你都卖不出去,都没人买,你怎么迭代?
这就像内地的芯片行业一样,李野这几年往里砸钱也砸了不知道多少了,可是依然进行的非常艰难。
因为现在内地芯片的应用市场太小了,海外的厂商还一个劲儿的低价打压,产品质量又比不上人家,要不是李野一再不差钱的坚持,早特么的下马了。
那么说到重型柴油机上,现在内地的重卡市场就那么大,谭厂长拿出成本价的诱饵,一口全吃到自己肚子里去,整个市场上全是他的柴油机,用户心里会怎么想?
种花家的人都认“老牌子”,几年时间就会形成消费惯性。
就算几年之后李野的卡玛斯发动机研发成功,但他面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