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千万贯国债 (第3/3页)
再加上如今朝廷再一次发行国债,信誉已经打出,而且海上贸易又给朝廷带来充足的资金,这也是范正自信能够承销七百万国债的原因。
赵煦看了范正一眼,哈哈一笑道:“范太丞如此豪气,朕自然心中大慰,不过这一次,朝廷要发行的国债可不是七百万贯,而是一千万贯!”
“一千万贯!”满朝百官不由惊呼。
就连范正也不禁讶然的看着赵煦,一千万贯那可是第一次国债的两倍,哪怕是最便宜的三厘的利息,一年的利息也足足有三十万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错,就是一千万贯!”赵煦凝重道。
范正不由眉头一皱道:“国债直接翻番,官家未免太过于心急了。”
蔡京出列道:“范大人此言大谬,如今大宋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用钱之时,既然如今大宋面对辽夏占据优势,又有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财源,一千万贯并非大宋财政的极限,既然如此,我大宋何不更进一步扩大优势,一旦收复西夏,击败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届时再还所欠的国债也不是轻而易举。”
范正将目光投向四叔范纯粹,却发现范纯粹一言不发,很显然这乃是户部商量好的数目。
范正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朝廷的决议,范某自然遵守,不过,这将是医家依旧承销七百万贯国债,剩下的三百万贯国债,由朝廷自行销售。”
“这…………。”赵煦不由面露难色。
第一次发行国债极为畅销,乃是因为全凭医家的信誉,再加上海上贸易源源不断的财源,这才让赵煦决定借助医家的信誉,直接发行一千万贯国债,让大宋的国力进一步提升,却没有想到医家仅仅愿意承销七百万贯国债。
“可以!”
蔡京直接道。在他看来,就连医家去年就能轻松承销五百万贯,民部想要承销这三百万贯岂不是轻轻松松。
朝堂上下对此会心一笑,只要他们最终能够收到钱财,自然乐意见到医家和民部相互较劲。
散朝之后。
太医令钱乙不解的向范正问道:“医家内部有不少愿意购买国债,再加上民间的财源,医家承销这一千万贯国债并无困难,你为何要只愿意承销七百万贯。”
范正凝重道:“去年,医家之所以能够顺利承销五百万贯国债,乃是因为医家作为担保,方可让天下医家争相购买,而如今医家的确有能力承销一千万贯,乃是因为医家的信誉,而朝廷却私自将国债从七百万贯提高到一千万贯,如此冒进,明年恐怕将会将国债提高到两千万贯,难道医家还为其承销不成。”
钱乙摇了摇头,以医家的信誉,承销一千万贯恐怕已经是医家的极限了。
范正冷笑道:“我等是医者,又不是户部,能够为朝廷分担七百万贯的国债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分给民部三百万贯,让他们知道求人的难处,方能体会医家的作用。”
七百万贯的国债,由天下医者购买,既能保证畅销,又可以让医者获益,再以医家的信誉和遍布大宋的医院为据点,足以轻轻松松的完成。
而民部的三百万贯国债的发行,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果然随着第二批国债的发行,医家承销的七百万国债极为畅销。
第一次发行国债,医者就是购买的主力军,然而依旧还有不少人在四下观望。
看到第一批国债朝廷如数兑换,而且支付不菲的利息,心中不由懊悔不已,如今第二批国债一经发行,天下医者争相购买。
甚至第一批的国债购买者直接不兑付,连本带息继续购买第二批国债,短短半月的时间,医家足足承销了三百万国债。
“三百万国债!”朝堂上下无不哗然。
而反观民部的三百万贯国债,才售出不到百万贯,而且大多都是官员和同僚购买,大多数百姓宁愿去医院购买国债,也不愿意去官府购买国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