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发行银币 (第2/3页)
,所以交子并不能在大宋推广,注定交子必将没落。”
纸币的出现固然是铸币行业的大势所趋,然而其出现在大宋却是畸形的产物。
赵煦脸色一变,交子的出现乃是川蜀之地极为特殊的情况,交子的失败一方面乃是交子先天不足,一方面则是人性的贪婪,当然这也包括发行交子的商人,也包括官府。
“然而此事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臣有一方,既可以解决大宋缺铜的情况,又能满足百姓大型交易。”范正自信道。
“范爱卿请说!”赵煦欣喜道。
“铸造新币!”范正郑重道。
“铸造新币?那岂不是还需要用铜!如何缓解大宋缺铜。”蔡京嗤之以鼻道。
范正却摇了摇头道:“范某所说的并非是铜币,而是银币!”
“银币?”
百官不由哗然,纷纷不解的看着范正。
范正点头道:“不错!一直以来,大宋的货币乃是铜本位,其中金银作为辅助,而如今朝中上下组建了皇家银行,自然要以银为主,臣提议朝廷以银本位为主,铸钱监改铸铜币为银币。”
“铜本位!”
“银本位!”
此等金融术语虽然第一次出现在大宋朝廷,然而位列朝堂的都是大宋精英,尤其是新党更是一众金融高手,自然对此一点就通。
“可是我大宋已经有银元宝、金元宝,并非没有银钱!”吕大防皱眉道。
范正却摇了摇头道:“银元宝虽然可以代替银钱,但是传统的银元宝却不易携带,质地柔软,极易磨损,更何况,银元宝价值极高,不宜流通。”
满朝百官凝重点头,这就是银元宝不宜流通的原因,大宋结算通常都以铜钱为主。
“在民间,多数流通的则是碎银子,可见民间需要小额的银子和铜钱之间的交易,而碎银子各地成色不一,很难准确估算其价值,往往会引起纠纷。臣准备借助皇家银行,收拢天下银子,重新熔炼铸成银币,如同铜钱一般,有固定的重量,和等量的价值,每一枚银币价值略低,等值百枚铜币,如此可以大大方便民间买卖,又可以大量节约铜的消耗。”范正郑重道。
范正对大宋的货币弊端深有体会,一两银子足足可以兑换一千五百枚铜钱,想要找零几乎不可能,碎银子才是日常交易的主力,他主持皇家银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那就是发行银币,彻底改变钱财交易不便的现状。
“碎银子、银币!”
百官微微点头,他们自然也明白大宋钱财的现状,如果有一种银币能够和铜币等量兑换,那自然是极为便利。
“此乃微臣让铸钱监打造的银币原型!还请官家和诸位大臣过目!”
当下范正伸手一挥,呈上数十枚银币原型币,让赵煦和满朝百官亲自观看。
百官拿起面前的铜币,深深的看了范正一眼,范正准备如此充分,显然已经谋划良久。
“这就是银币?”
赵煦看着面前精美的银币,不由大感好奇,只见银币上写着一圆的字样,旁边还有清晰的图案,下面写着绍圣二年,银币的背后竟然还有一个清晰的人头像,模样竟然和自己有几分相似。
“这是先帝!”
百官仔细探查,不由灵光一现,这个头像正是先帝神宗。
吕大防拿起手中的钱币,怒斥道:“范正,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将先帝的头像印在银币上,此乃大不敬之罪。”
范正解释道:“吕大防误会了,银币若想推广,自然保真乃是第一要素,想要保真,那就要加大铸造假钱的成本,为此范某就将银币上加入各种图案,而最为复杂的图案自然人相。”
“那也不能在银币印先帝的头像。”章惇也趁机落井下石道。
范正摊摊手道:“银币乃是皇家银行发行,印上先帝的头像,可以让银币的信誉更高,而且官家的年号乃是绍圣绍述,也是表达对先帝的追思,微臣用先帝的头像刊印银币,也是为了效仿官家。”
其实范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