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从寒窗少年,到大汉君侯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一十七章:从寒窗少年,到大汉君侯 (第3/3页)

缓走出来,对张韩投去感激的目光。

    能当着众人说出这种话,不管能不能保护他们,这位年轻校尉的气质,就与以往的官吏截然不同。

    “滚吧,”张韩冷然看向他们,踹了王孑一脚,让他滚回去和辅国将军汇报。

    这个小插曲,不过是前段时日张韩和郭嘉、戏志才曾经商量过的,好几次喝酒正酣时,说起此事,三人都一致认为这是伏完要牢牢掌控皇城内禁卫,把天子掌握在手中。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曹操的势力渗透不进去,皇城一旦可以建成坚城、兵库、马厩等处,逐渐完善扩建之后,实际上就等同于一个较为坚实的城池。

    很难被人攻破,即便是曹操想要夺下皇城权势,也需要一定的耗损,甚至数日方可攻破,那么时间越久,他们能够做的谋划就越多。

    故而张韩乐意如此,先占住南部,或许日后能有大用。

    至于得罪伏完……

    随便了,无所吊谓,他不得罪难道伏完就会对他好吗?不可能的,伏完、董承等人甚至会暗中设下不知多少次伏杀,就为了消除曹老板身边的重臣。

    占住许都南部,或许对打断他们的战略,定有好处。

    ……

    晚上,伏完得到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对回来的王孑更是拳打脚踢。

    因为他,死去一名亲兵,而且还背上了意图袭击长官的罪名。

    最重要的是,三百副铠甲和兵刃,都是精良品质,打造时耗费了不少钱。

    现在皇城的财库空虚,自己又被罚扣了半年俸禄,张韩现在又抢走三百副家中资产倾力打造的铠甲。

    如何能接受?这不是主动挑起矛盾吗?

    许都城内,刚刚流传出张韩的名声,比如其这些年的文武功绩,还有一篇《寒窗赋》,其中记录了张韩少时求学的艰苦,以此来激励年轻学子。

    现在想到这些,伏完心里堵得慌,你哪有半点艰苦寒窗苦读的学子模样,简直就是个地痞流氓。

    我的人前去换防,你不肯,那驱逐回来不就行了吗?

    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

    “不行,本将要亲自去找他要个说法,他吃下这三百战甲兵刃,若是不吐出来,呵……此事不算完。”

    伏完退一步越想越气,带着皇城两千将士当即去找张韩。

    结果被告知已经融了。

    当场在张韩府邸门口发飙,气得嗷嗷叫。

    而后张韩当即派典韦进宫告发伏完擅离职守,天子派人去看,果然皇城守备空虚,四周不过寥寥一两百人,稀稀落落不成体统。

    典韦是个老实人,一到宫中直接问刘协:“陛下,辅国将军是不是比天子权力更大,可以调走陛下身边的护卫?”

    把刘协气得嗷嗷叫。

    一干黄门、侍中疯狂示意他别说了,但典韦还在输出,每个问题都问在了刘协的心坎上。

    什么“陛下是不是不好去说?”,“实在不行,俺请曹公来帮忙说下好话”,“陛下不是命校尉卫戍京都吗?怎么伏完将军又让他休息,俺们到底该听谁的”之类,让刘协大发雷霆,亲自带剩余的禁卫去勒令伏完回来。

    伏完懵逼之中直接被缴械带走,他身边的两千禁卫也都各自遭罚,叫苦连天。

    这时候张韩才从院门里出来,大呼禁卫无德,扰人清静,令官吏胆战心惊,辅国将军好大的官威。

    由此传为一时笑谈。

    不过,伴随着张韩《寒窗赋》的励志故事在坊间也传开,大多数学子、贤才都心生敬佩,痛骂伏完嚣张跋扈,不尊忠臣、功臣。

    一时间,声势浩大,民意裹挟,伏完等人也不敢再对张韩做什么,老实了一段时日。

    而张韩的名气,自然也水涨船高,他的许多诗句也开始暗暗流传,譬如“曾许人间第一流”的诗句,令士子振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让狂士叫好。

    不知不觉,就传到了郭嘉和戏志才耳朵里,两人一经听说,连忙去找人要了《寒窗赋》来看。

    看完后,拳头都捏紧了。

    嗷嗷叫的想把张韩揍一顿。

    这里面说的是你!?你配吗!你有本事当大殿百官,写一幅书法!!!

    呸!臭不要脸!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