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七章:这老头怕是想贪我的钱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七十七章:这老头怕是想贪我的钱 (第2/3页)

万金的物资与钱币,现下许都附近商农交换诸事,逐渐恢复了五铢钱的价值。

    这些钱财支给张仲景用度,招揽医者贤才,很多民间医者闻风而来,共聚两千余人,听张仲景讲学。

    同时将他一生研究所藏的各类汤药分享,逐渐收治流民灾民达八万之数,分六个村亭安置,隔日以汤药送往,每人制作药用香囊以佩戴祛寒。

    不到半个月,治好了大半点人,张韩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治民功绩。

    许久沉寂的义父再次苏醒,为他送来了一个新的能力。

    【你治灾救民,不惜损耗自身家产,舍己为人,品质已达古之圣贤。】

    【获得特性“强健”:你不易生病,抗毒体质大大提升,内脏活性衰减延缓三十年,各脏腑的获得功能巨大提升。】

    【特别是“肾”、“肝”、“脾”。】

    “?”

    张韩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为何特别提及了这三个脏腑?

    我看起来这么肤浅吗?

    当然,强就强了,没必要自得其乐一直想,偶尔想一想就行了。

    张韩当天夜里就从颍阴赶回了许都,在府邸内过了一个年关,三日不出内院大门。

    而且闭门不出,不接外客。

    与此同时,治灾救民的消息,也传到了河对岸,引了不少百姓奔逃来投。

    魏郡虽说不算贫穷,乃是袁绍发迹之地,士族搬迁之后的家眷家底多居于此,但是连年征战,和幽州公孙瓒耗费了不少钱粮。

    特别袁绍还是从颓势一路打到的优势,最后化为胜势,这其中免不了后方大郡的各种支援。

    所以看似境内清平安宁,百姓和谐,实际上境内已属中空,暂且调不出更多的钱财来养民。

    到今年的冬日,流民加剧,袁绍和麾下诸臣只能是尽力治理,调运拨付,寻求当地豪族与商人来共同安置。

    但实际情况看下来,魏郡整个近百万人丁的大郡商贾,恐怕比不过一个张半城。

    各族顾家小,看长远,自然不会倾力出资,将家中钱财尽数献给治灾之事。

    张韩这里不一样,他不光是家产多那么简单,他还十分舍得。

    又有天子诏令,招揽人手更是方便快捷,河内离魏郡不愿,不到半个月消息就已跨河传来。

    邺城衙署。

    清瘦的沮授身着黑色大氅,自马车车驾内下来,手持一卷卷宗,脚步快速疾行,身旁不断有人来行礼,但他都只是淡然点头,不曾多言。

    直到阶梯下,有文士等候,那人身穿灰色的厚实长袍,八字胡,扁平脸,堂正严肃的模样。

    远远地对沮授行礼。

    “沮君,所来可是为了河内之事?”

    “元皓也收到消息了?”沮授看了他一眼,自然的伸手邀请同行,两人一起走上台阶,无需过多问询,直接聊起了河内之事。

    “张韩收治八万民,得两千余医者相助,元皓认为他此举能否建功?”

    “建功,不重要……”田丰声音略低沉,且语速较为缓慢,给人一种每个字都是字斟句酌的感觉。

    他平日里也确实很少有的说错话的时候。

    “重要的是,那位张少卿此举,可将境内医者、军士、百姓一同调集,如何不是壮举,年纪轻轻便能有这般号令之能,应成为我河北诸郡最重视之人才是。”

    “这个人,不简单。”沮授神色郑重的点头,“我此次来见主公,便是要将此消息递送给他。”

    “那,沮君是主力战,还是主修生养息,先行割据?”田丰真切的问道。

    他知道沮授虽不是袁绍最亲近的谋臣,但他的地位和声望在清河、常山、魏郡一代,都难有人及。

    其人也是清高君子,他的意见,袁绍会听得进去,并且着重考量。

    田丰认为兴战不可,冀州常年征战,已经拖垮了境内生计,百姓需要长达三五年的时间来修生养息。

    若是再继续兴战,一旦陷入了僵持,对冀州绝不是好事。

    “我之建议,是静观其变,以待时机,不可立刻将目光方向许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