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章:伯常他,他跑路了……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一百八十章:伯常他,他跑路了…… (第3/3页)

不偏安。”

    这一番话,轻描淡写,却重重地扣在了所有人的心头,很多人都仿佛遭了当头一棒。

    刘备更是惊呆当场,鼻头竟也酸楚,好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他呆呆的看着曹操的影子,看着他所在的位置,还有与汉帝说话时候那柔和真诚、无惧无畏的大国士之风。

    竟,满眼都是志向中的自己……壮哉曹公……

    长乐殿上,逐渐安静了下来,刘协不愿打扰,只看着曹操微笑的侧脸,觉得无比的慈祥和安宁。

    曹操笑道:“故此,臣尚且不能自保,又何况是这满朝公卿,书信往来乃是人之常情。”

    “助袁损曹,也是向利而已,不过伯常向来以德报怨,才能有这般人脉通达,令人倾心结交,即便是他在此,也不想看到朝堂尸横遍野,更重要的是——”

    曹操说到这转头来看向刘协,咧嘴露出一个灿烂亲和的笑容,“他不想陛下变成手染鲜血的君主,应以德信宽仁为主。”

    刘协身子一震,默然点头。

    堂上陷入了长足的安静沉默之中,但不少人都将目光时不时地投向曹操,眼神各有不同。

    有的人是感激,有的是崇拜。

    荀彧居于前列,则是意外之中夹杂着怀疑,他现在已经分不清曹操的心思了……

    这,是真的治世能臣之道,是真正堪称无双名相的言说和品行。

    劝诫帝王仁慈,深表忠心于轻描淡写,置自身于脑后,先公而后己,明公果真宛如长夜里的一盏明灯。

    这乱世,能有丞相在方才是幸甚也。

    数个时辰,直至下午日落,校事纷纷来报,所得证物、证据极多,堆积三箱有余。

    其中以冀州来信为主,还有象征着送礼拉拢的金犬、金马等财物。

    一一对证之下,均可证明其的确有勾结之罪,不论原因、初心如何,以罪行论,可绞死抄家。

    但曹操和刘协谈笑风生了一下午,并未将这些看在眼里,最终下令全数烧毁,而所得的财物充入国库,得比万金之财。

    相比之下,张韩以功绩与才智挣来的家底,其实也就不算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毕竟他还是真正为百姓进言献策,且亲力亲为的,他值得。

    第二日。

    刘协下令释放被捕官吏,予以调任,只没收了私通冀州所得的财物,罚薪俸、钱财等,书信已烧毁,其余便不再追究。

    但同时也传来了消息,那位漕运侍御史已经在狱中因害怕,畏罪自杀了。

    另有两人,在狱中生了重病,已难以继续操持公务,只能退位辞官,回乡养老。

    而这些人离开,也自然无人去追究,许都依旧还是一片宁静。

    校事府、大理寺均掌握了许多官吏和袁绍往来的书信。

    烧毁的那些只是部分。

    刘协不知道的是,自这一天之后,朝堂上能再站出来说出所谓逆耳忠言的人,可能已经不会再有了。

    位置越高的人,他们就越会明哲保身,当然宁愿沉默也不会在大殿上说出来,他们看得到更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比如,说出来挑明了又如何呢?窗户纸捅破了难道就会好过吗?

    名声之盛如杨太尉,现在不也是在家中赋闲,美其名曰做学。

    丞相府。

    曹操在火炉边躺着,靠在床榻的软枕上,身披黑色大氅,伸手向火而烤,看着火苗不断攒起。

    伸手反复烤热,听着郭嘉禀报最近的各种消息。

    这些都是来自于校事府各校事,甚至有的已经打探到了深闺之事。

    到最后,曹操问道:“这些,大多全都已经掌握,有没有伯常的消息?”

    “他……呃,”郭嘉猝不及防的愣了愣,“没有太多消息,只有一个有点龌龊的反应……”

    “嗯?”曹操噌一下坐起身来,满脸纠结嫌弃,“什么反应?”

    “他跑路了……”郭嘉也是一脸无奈,感觉吃坏肚子一样,“现在河内的赈灾之事交托给了曹洪,伯常据说已经携众潜逃了,对外宣称是回家陪家人过年关,其实根本没回许都。”

    曹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