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五章:谁能,帮我劝说张韩?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二十五章:谁能,帮我劝说张韩? (第2/3页)

众之辈,又或者是家世显赫,家底雄厚可资一郡之人,否则坐不住这个位置。”

    “南阳地大物博,人丁兴旺,鸿儒硕学通常可见,常有名师讲学,高士辩经,每年功绩自然也是首屈一指。”

    “君侯得此位,可以大显身手了,”杨修这番话是由衷而言,在南阳做太守,比张韩在朝中做寺正,不知提了多少层阶。

    更重要的是,南阳太守的权力,不是大理寺寺正可比,大有可为。

    恐怕日后这南方坚成,将会成为荆州一座迈不过去的天堑。

    “哦,子脩,我今日来也有一事告知,荆州有人给我写了书信,向我打听此战的开端。”

    “荆州近乎三面受敌,战事起于一夜之间,刘表就已从原本的忠汉之皇亲,变成了欲不轨之匪徒,究竟是因何而起。”

    “他问是如此问,可我仔细猜测思索——”杨修皱着眉头说到这,忽然想起以前张韩告诫过不要自作聪明的分析,于是苦笑改口道:“总觉得他话里藏着话,不该单单只是问这个,子脩可有什么想法?”

    曹昂思索了许久,撑住膝盖缓缓起身来,走到了帐篷大门前看向帐外去,忽而敏捷的转身笑道:“或许,这些人不是单纯的问缘由。”

    “而是想要打听我父亲的态度,如此大战,起于转瞬间,几乎一夜便有重大变化。”

    “半个月,荆州就丢失了江夏、南阳两处要道,而荆州因此死去的将军少说数十人,黄祖更是被孙策大破于江夏沙羡。”

    “他们想要知道,这是我父亲要对荆州动兵,还是伯常一意孤行,欲报私仇。”

    “私仇?何来私仇之说?我记得君侯根本没去过荆州,”杨修早年也是围炉夜话之中的常客,经常听张韩说很多玄奇故事及经历。

    他所说之文总是天马行空,想象丰富,令人叹为闻止。

    但是从来没听过荆州的故事。

    曹昂苦笑了一声,又来回踱步的看了杨修好几眼,最后不太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轻声道:“之前,刘表吞了伯常五百匹战马。”

    杨修咋舌道:“我记得是君侯吞了荆州一千五百匹西凉宝驹。”

    曹昂声音更低了,凑近道:“那批战马的消息,是我父亲告诉伯常的。”

    “哦……”

    原来问题的根在这里。

    怪不得荆州战事这么顺,杨修一时间想明白了,背后还有个成丞相在主导一切!

    他一开始就愿起摩擦,主动劫掠了荆州商马,待其反击之后,再毫不犹豫的出兵动手,且暗中布局。

    荆州之战,看似孙曹无意之中形成了联合,实际上乃是许都那几位早早算好了局势,因势利导,致此境地。

    那这理由反倒不好说了,到底是丞相想要对荆州动手在先,还是伯常君侯的仇怨为重呢?

    “不必纠结,”曹昂立马抬手说道:“伯常他向来是如此,吃不得半点亏。”

    “即便是没有许都那几位在暗中谋划布局,他也一定会对荆州下手,而一开始那一批商马,其实伯常若是自己知道,也绝对会去下手劫掠。”

    “为何呢?”杨修不解,这不土匪么?

    “因为伯常知道我父亲定会想要,所以不会责罚;而我父亲知晓伯常定不会放过到手的肥肉,所以告知了他这一批战马来向,所以无论谁先知道,这荆州之仇就一定会结下。”

    “但,我们本就是敌对关系,之前看似关系不差,实际上也是因大汉天子在位,大家心照不宣而已,实则早就已经暗潮涌动了。”

    这一番论断,让杨修心悦臣服,顿时恍然。

    同时心中对张韩也是更为敬佩,这位君侯当真是猜透人心,特别是极其懂得丞相之心。

    又能谄媚揣度,还可以文武双全,真该死啊!活该他平步青云。

    杨修心里不甘却又很敬佩的想道。

    “来,帮我执笔,我想给伯常回一封书信。”

    “唯。”

    杨修收拾了衣袖,坐到一旁拿起纸笔,曹昂打算给张韩回一封长信。

    数日之后。

    许都的书信送达,杨修和曹昂才真正知晓了如何退出荆州战场,看到计策时,两人都是拍案叫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