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七章:为谋者,怎么能不冷静呢?!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三十七章:为谋者,怎么能不冷静呢?! (第2/3页)

若小山。

    袁绍左侧已堆了几卷,听到通报之后,他抬头来瞥了一眼,微微努嘴道:“二位自行安坐,待我看完这些军情。”

    “主公可是……呃,在看河内军营的探子送来的情报!?”郭图悠然走到了一旁,而许攸则是忍不住问出口来。

    这一问,袁绍舒了口气,立即收回了目光,将身前的竹简合上,抬头来看向许攸,沉声问道:“子远得到了什么消息?”

    许攸笑着将自己所得情报,以及见解都说了一遍,但袁绍听完脸上并没有露出惊喜之色。

    甚至是颇为纠结。

    “主公,可有什么不妥?”

    “没有什么不妥,你所分析的这些,的确一针见血,曹阿瞒那个人,表面上十分宽仁,慷慨大方、厚待人才;实则内心常疑,他不嫉下之才,但是却会疑其心专否,张韩此举,乃是被他爱才所惯,致如今地步。”

    “陈登,是個不错的人才,秉公执法、严于律己,在广陵可两次大败孙氏精锐兵马,由此可见,此事,实则是张韩德不压下,内不自省,自然不自知所导。”

    两人听完后若有所思,又有所得的点了点头,认同袁绍这一番见解。

    “那主公为何面色不悦,这难道不是一个好消息吗?曹营内部文武不和,且张韩的威望等同于崩塌,河内的曹洪与张韩自是反目成仇,或许这便是我们进军的最好时机。”

    许攸开门见山的说出了来意,想一步到位劝袁绍出兵,有这一番事推动,相信他也能看到其中的优势所在。

    袁绍严肃的叹了口气,“子远,我现在就是在看,这些军情相互对照之中,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若无端倪,我自会出兵。”

    “而且,此刻出兵,实乃不智也,”袁绍原本是在看案牍上的其他书简,说到这不经意的冷静瞥了他一眼。

    许攸颇为惊讶,眉头一皱,拱手道:“还请主公教我,为何不智?”

    郭图在旁深思片刻,忽有所得,眼睛一亮,仿佛独自品味一样,啧啧轻声感慨,而后一言不发的笑了起来。

    袁绍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郑重的说起了别的话,“子远力主开战,乃是因为争功论绩,欲让我采纳你之计略,因而可得地位尊崇,功绩在身,是否?”

    “这……”许攸微微摇头,道:“其实是为了主公大业着想,因为再拖延下去,曹操内稳外固,兵强马壮,则胜势反而不如当下。”

    “他巴不得与主公一直割据,彼此发展扩军,日后再来决战,而今交战,他之背后还有一个荆州,可若是再等几年,荆州被江东袭扰得危如累卵,曹军趁虚而入,就有了后退之地。”

    “这就好比是救火一般,若是不可一举扑灭,势必乘风卷土重来。”

    “哈哈,”袁绍颇为豪迈的轻笑了两声,声音洪亮悠扬,“子远此言也有理,不过在我看来,你们相争之下,策略频出,并非是坏事。”

    “只是有时需保持冷静,不可因为争功抢绩,为一时之气,而不明局势。”

    “唉,”袁绍感慨一声之后,抬眼看向远处,“陈登身为河内郡之郡丞,能几乎是以下犯上的顶撞张韩,乃至军棍处罚张韩,对于河内军中将士,将会是何等震撼。”

    “我敢料定,现在河内郡内外将士,都是万众一心,士气高昂,而且绝不会违背陈登的命令,若守,定然可用命做盾,将城池守得固若金汤。”

    “我们如何去攻?!难道要用我冀州大好男儿的性命,去冲此时刚刚搭建起来的坚固堡垒吗?”

    许攸一愣,连忙躬身而下,他之前的确没想到此节,现在想起袁绍方才的各种话后,整张脸已羞得通红。

    他的确是因为田丰等一派的保守内治之略而气愤不已,近日满脑子所想,便是用局势推动主公进军,将那一派的谋臣都比下去。

    而自己之略,其实是得到不少军中将军支持的。

    武将要立功大多是在战场厮杀上,而且多年戎马的将军们,在幽州之战后,很显然已逐步尝到了大功绩的甜美。

    他们需要继续大战,来延续自己的战功,同时也是为军中形成的“军势”请战,一旦胜过中原腹地,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