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五章:都说别送了,还送绝句!?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三百五十五章:都说别送了,还送绝句!? (第3/3页)

伏氏、董氏,还有几位刚正的官吏,和你有仇怨罢了。”

    “啊?”张韩听完了没想明白,挠了挠头问道:“其他的我都好理解,毕竟的确有过仇怨,河东卫氏什么意思?我从来没见过他们?”

    “再说了,河东卫氏不是已经毁去了吗?”

    “嗯……可能是最近君侯与蔡博士走得相近,因而有非议传出,你们豪士风范,坦然不羁,自然是不必在意,若是明理又不会去小人之言。”

    “什么明理又?”

    “我说不会小人之言,”华歆和张韩对视着,两人眼睛眨了眨。

    什么鬼?

    华歆心道,你的注意点为什么会是在这里?

    “无妨,”张韩摸着下巴,道:“那就待兄长功成了,日后小弟必有重谢,让兄长登三公九卿之列,名留青史。”

    “你别,”华歆直接抬手,依然很是平静的道:“君侯肯与我冰释前嫌,就已是万幸了。”

    下次,我一定不会惹你了。

    “好,接下来有一句诗,还请兄长笑纳,”张韩拱手行礼。

    在华歆惊讶的目光中、摆手的动作下,大声朗诵出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你别吟啊!!”

    华歆刚要骂,张韩已经翻身下马跑了,到马车外站立等候。

    不多时,山里面反复吟诵着这句诗,久久不绝。

    气得华歆像一条鱼在榻上翻腾,气得嗷嗷叫,但是又不敢追下车和张韩拼命,毕竟典韦还在附近,等会上来几巴掌他受不了这种委屈。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丞相府,曹操反复吟诵这一句,啧啧感慨,道:“伯常不爱赋诗,就喜欢写一两句,但偏偏每一句,读来都是让人滋味万千,真好……”

    “这一句真好啊。”

    郭嘉暗暗道:“就是送华子鱼有点怪,他没那个气质,不如送我。”

    戏志才在旁咋舌,似是有些不满:我常年在许都不曾出行他处,可惜了,没有这种送我的机会。

    “记下此诗,可传于许都也,伯常为龙头华子鱼赠诗一句。”

    曹操一声令下,校事府又有事情忙起来。

    传得坊间全是此句,再提及当初张韩的《寒门赋》、《劝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一时间风潮大起,又是战休时期,让月旦评又变得更加热络。

    而张韩的七言句,逐渐有引领风潮的趋势,乃至传到了太学之内,有几位学究都开始研究起来,刘协听来更是感慨不已。

    “朕贬黜了华卿,旋即伯常爱卿就送去了一句壮志临别之言。”

    “他们关系自然是极好,居然还送上这等绝句。”

    这些话语一传开,让许都里的好几个大族,都显得里外不是人,他们本来是朝堂上弹劾张韩的一党,由华歆送书折,同时进言之。

    密秘通过清廉官吏,暗中告发检举,来清扫张韩的势力和家业。

    结果现在,牵头者,居然和他是如此关系?还送了临别诗?还明降暗升,据说数年之后积攒政绩,再回来担重任,这种安排若非是有流言传出,谁能知道?

    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现在我们倒是弄得惴惴不安了,这不是钓鱼么?!

    拿华子鱼,钓我们许都潜伏者?你们是有多无聊,没事干出去打仗啊!

    在这里弄我们这些残破家族干什么?

    家里当大官的不是早就被你们弄得死走逃亡伤了吗?

    真不是人。

    许都,从那一日之后,朝堂上对南临县的各种言论声讨,一下子全消失了,并且有不少人进言加大调拨力度,全力打造南临县为许都之外第一繁华之都。

    ……

    荆州。

    镇守在安陆的刘备已经历经了六次大战,和孙策互有胜负,但兵马已经打得无比疲惫,不知何时才能退兵将休,这让他苦劳加身,倍感疲惫。

    差人,还是差一人。

    “若是云长在的话,”刘备在一次饭后,捶打着案牍,说起了设想中的如果,“岂能任由那孙贲嚣张!”

    张飞在一旁喝闷酒,不曾开口。

    过了很久,才愤然道:“这都大半年了,许是不来了。”(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