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老友记 (第2/3页)
影,因为本土票房有限,哪怕你是当红电影明星、绝对的主演,你能拿到的片酬也很可能只有数十万美元,更不用说温明兰这种在海外只有一部《老友记》可能被大家知道的戏的中国女演员,陆严河没问,但很可能她拍三部法国电影,都不如拍一部中国电影拿的片酬高。
而要说拿奖?除非是大导演,电影节的嫡系导演,法国电影影响力有限。
很多中国演员想要闯荡国际市场,也不会往法国那边去。
但是,温明兰却一口气拍了两部。
她仍然还在努力地去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这也许就是一条幽微的小径,掩映在无人之处。
她也许都没有什么收获,但是,她仍然心无旁骛地走着。
陆严河很难说清楚这种感受,但他觉得他明白她的想法。
那是法国,不在中国,也不在美国。
她在走一条很多人都没有走的路。
她不一定能走得很顺利,但是她在这条“不甘落后”的竞争之路上,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
-
其实,很多时候,陆严河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编剧、制片人,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或者说——沉浸在一种观察别人、代入别人的状态中。
包括身边的朋友们。
他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种职业病,但后面发现不是,他就是单纯地有了这样一个喜好。
为什么?
不清楚。
陆严河回到国内,休整了两天,看看书,看看剧,感觉自己从《黑衣人》的拍摄节奏里缓过来了,就收拾了行李箱,直接去岭羊区《跳起来》总部。
陈思琦一般都在那边休息,因为也方便工作。
因为他回来,这两天陈思琦都是下班以后开车回来,辛苦得很。
他反正也不挑要待在哪,拎着箱子就去了岭羊区。
事实上,在那边,他和陈思琦也有一栋小房子——不是租的,是陈思琦买的。陆严河如果想跟人见面聊聊天,就可以去《跳起来》总部转转,反正那边的编辑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他全都认识。他如果不想跟人说话,就想自己待着,他就待在这个小房子里好了。
书房、影音室、游泳池、小花园……应有尽有。在装修这边的时候,陈思琦就充分考虑到了他平时的需求。甚至还专门有一个地方,做了宽敞的走道,用一块玻璃推拉门将它和房子隔开,但是屋檐又是连在一起的。
像这样的季节,陆严河可以直接躺在宽敞的走道上,把它当成一个木床,让阳光从屋檐外的繁枝茂叶间洒下来,落在他的身上。
文艺青年陆严河。
在这样的时刻,他非常坦诚地享受这个身份带来的悠然自得,以及自我调侃带来的快意。
琳玉和徐子君有的时候也会过来,当然,有时候还有李鹏飞和陈钦,只是后两者并不长期待在这边,来得比较少。
除了她们,周木恺也来得多,不过他一般不是跟她们一起过来。
来了,也不用郑重其事地坐在一起做什么、聊什么,说几句话,分享一下最近有意思的事情,有的时候,待个十分钟就被工作电话叫走了,有的时候,还会一起看个电影,直接在沙发上睡过去,第二天一早才离开。
陆严河知道自己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生活,会让他上瘾。
有一天,他看到院子里有一小块土,没有种什么东西,于是自己在附近溜溜达达,找了一些有眼缘的植物,给它们移植了过去。
那天正好李鹏飞来了,他嗓门特别大,喊:“陆严河,你撅着个屁股在那儿学狗撒尿呢!”
陆严河满头黑线地站起来。
文艺青年陆严河的形象碎了一地。
李鹏飞站在屋檐下的台阶上,双手叉腰,笑得身体往后仰。
陆严河骂了一句“二货”,却也笑了。
-
到了跟《老友记》的一帮人聚会的那天,陆严河自己一个人开车去尹新城定好的地方赴约。
尹新城一个人早早就到了。
陆严河是第二个到的。
“唉哟,你怎么……”尹新城盯着陆严河看了半天,“晒黑了?”
陆严河最近这段时间,天天在太阳底下晒着,确实晒黑了。
主要是后面不用进组,没有这个压力,对自己形象的管理就懈怠了。
他笑着耸耸肩膀,说:“最近在地里刨土呢。”
尹新城匪夷所思地看着陆严河,问:“你不会也是学那些有钱人,在自己家别墅的园子里种菜了吧?回归田园生活?”
“我有病。”陆严河摇头,“我只是最近闲着没事做,在收拾院子。”
尹新城点头,“好吧,我不理解,但我Respect!”
陆严河问:“你跟黄韵兰的离婚协议签了吗?”
“签了。”尹新城点头,“总算是签好了。”
“那以后就没有什么关系,可以一刀两断了?”陆严河说。
“希望如此吧。”尹新城摇头,“不要说她了,每次说起她我就觉得晦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