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12部戏 (第2/3页)
一起面对失败,他需要支持,我就一定在。”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吗?我要做《百元咖啡店》,我就没有问过他可不可以来客串,我直接让他来。同样的,他要做灵河剧场,要是他真的一口气做不了这么多,我去给他打工,我帮他做两部就是了。”李治百仍然拽哥附体,“我做两部,颜良做两部,三分之一就搞定了。”
陈思琦:“这个数字从来不是重点,虽然它现在成了被讨论的重点,严河要做的事情,不是12这个数字,而是12这个数字所代表的稳定产出、持续吸引观众以及并非昙花一现的话题热度。《跳起来》的都会优先给他挑选……嗯,其实一直都是优先给他挑选的。”
“中国人还是讲究含蓄、低调做人的,事情没有做成之前,不要说出来。”罗宇钟都罕见地接受了采访,“但这件事本身又没法儿含蓄,做就得大张旗鼓地做,所以本来一开始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少说话、多做事,后面没打了,挺好,至于说最后结果如何,作为演员、编剧,他的审美都是顶级的,尝试嘛,成功了,以后这样的模式可以复制,没成功,吸取教训,后面再改正。”
……
关于陆严河要做的这件事,非常多的人公开接受了采访,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越是如此,就越有人意识到,这件事还真只有陆严河能做成。
因为大家都信任他,认他。
陆严河的项目,跟各方面的沟通成本或许都可以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就像跟着《尸相2》和《尸相3》一起出席了这场发布会的李跃峰,他就以一个典型的“过来人”身份,说:“一开始《尸相》不也是没有人看好吗?我经纪人都觉得这个电影不太行,成本低,导演当时也不是很有名气,题材类型……嗯,你们也懂,这不是我们中国电影常见的、会爆的那种,但是,他们一找到我,我就答应了,因为他们说,这个剧本,严河也觉得写得好。有的时候,人啊,比如我,如果自己没有那种一眼挑出好东西的本事,就要学会另一个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