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八十一章下马投降  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八百八十一章下马投降 (第1/3页)

    他立刻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往乌桓部落,言辞恳切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要求乌桓首领务必提供匈奴残余部落可能藏身的地点信息,以此作为其彻底与士燮划清界限、效忠朝廷的进一步证明。

    乌桓首领如今已是惊弓之鸟,哪里还敢违逆。

    收到信后,不敢怠慢,立刻将自己所知的,关于几股规模较大的匈奴残部可能活动的区域,甚至几个相对固定的冬季营地的模糊位置,都详细标注了出来,派人火速送回了顾如秉军中。

    拿到这份宝贵的情报,顾如秉心中稍定。

    他深知,对付这些草原部落,单纯的武力威慑固然重要,但若能辅以外交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他决定效仿之前说服乌桓的策略,亲自走一趟。

    他命人准备了比上次更为丰厚的礼物——更多的绸缎、茶叶、食盐,甚至还有一些精巧的铁器和瓷器。

    将营中事务暂交受伤的马超和副将打理,命令他们整顿兵马,安抚伤卒,肃清黑风岭周边残敌,并做好继续追剿的准备!

    随后,顾如秉只带着张飞以及百余名精锐亲卫,押送着礼物,根据乌桓人提供的情报,朝着北方草原深处,一个疑似匈奴残部主要聚集地的方向,疾驰而去。

    历经数日奔波,穿越荒凉的戈壁和起伏的草丘,顾如秉一行人终于找到了那个匈奴部落的营地。

    与乌桓部落的窘迫相似,这个匈奴部落也显得颇为破败,毡房稀疏,人丁不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衰颓的气息。

    通报身份后,顾如秉被引入了部落中央最大的那座,装饰着狼头骨和陈旧旌旗的毡房。

    匈奴部落的首领,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他坐在铺着狼皮的矮榻上,眼神桀骜而警惕,打量着顾如秉,并没有起身相迎的意思,态度比之前的乌桓首领更为冷淡和强硬。

    顾如秉依照礼节,让人将带来的礼物一一抬了进来,精美的丝绸、芬芳的茶叶、雪白的盐巴在略显昏暗的毡房里显得格外醒目。

    他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首领,本王此来,别无他意。只为告知贵族,士燮乃国之大贼,残害百姓,天人共愤。

    如今他已穷途末路,可能会逃窜至草原,寻求庇护。希望贵族能以大局为重,莫要收留此寮,以免引火烧身。若贵族应允,这些薄礼不成敬意,日后我大汉亦愿与贵族互通有无,开放边市。”

    然而,回应顾如秉的,是一声充满不屑和怒意的冷哼。

    那匈奴首领猛地站起身,看都不看那些珍贵的礼物,大步走到一个捧着锦缎的士兵面前,一把夺过那匹光滑绚丽的绸缎,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甚至还用沾满泥污的靴子重重地踩了几脚!

    他指着顾如秉,用生硬的汉语,怒气冲冲地吼道。

    “滚!带着你的东西,滚出我们的草原!我们匈奴人,不需要你们汉人假惺惺的施舍!

    更不会听你的命令!士燮是你们的敌人,不是我们的!草原这么大,我们想收留谁就收留谁,轮不到你来指手划脚!再不走,别怪我不客气!”

    态度之嚣张,几乎是将顾如秉这位大汉烈王的颜面按在地上摩擦。

    帐内随行的汉军亲卫个个怒形于色,手按刀柄,只待主公一声令下,便要拔刀相向。

    然而,顾如秉看着这一幕,脸上却并未浮现出明显的怒意,反而眼神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了然。

    他心中清楚,相比于在幽州边境与汉地纠缠更久、受汉化影响更深的乌桓,远遁草原深处的匈奴残部,对昔日强盛大汉的仇恨更为根深蒂固,也更为纯粹。

    他们经历了卫青、霍去病时代的惨败,又在近百年间屡遭打击,这种仇恨早已融入血脉,绝非些许财物和言语能够轻易化解。

    他此番前来,本就没奢望匈奴能像乌桓那样“弃暗投明”,出手相助。

    他的底线很低,只要对方能保持中立,不收留、不支持士燮,便已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