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老师,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放弃这个项目了? (第2/3页)
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试错法绝对能让实验室的科研狗痛不欲生,保底进行数百次实验,上千次是常态,上限则是未知。
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这显然是对其他人而言,对萧然来说,他的优势则在于所有的实验流程,数据都了熟于心,知道四氢呋喃该用多少剂量,需要冷却到多少度最终获得一号化合物,等等。
这也正是他实验室才区区五个人,就敢攻克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项目的勇气所在。
甚至如果他愿意,他能毫无失误一次性研发出来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当然,这么做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别人实验了几千次也找不到合适的比例达到最佳性能,你一次就能成功,任谁看了第一反应都觉得有问题。
所以如果不想被人怀疑,还是老老实实地多做几组对照实验吧,有了足够多的容错,对照数据,你这最终的答案才能说服力不是。
有了前两个月的实验,萧然觉得时机差不多也成熟了,索性不装了,直接打开存放试剂的低温冰箱,从中取出八号化合物以及十号化合物。
这是他这三天前就制作好的一批八号以及十号化合物试剂,总共20支,其中就有两支是正确的比例试剂,萧然给它标记的数字为8-21,以及10-12。
各取出五支八号,十号化合物,将8-21和10-12混入其中,随即便走到自己的实验台,低头做起了实验。
有着卡尔·巴里·夏普勒斯的经验,萧然做起实验来简直赏心悦目,特别是跟旁边的孔济元他们相比,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没过多久,萧然就合成五个新型Cl-区域异构单元TTO和TTI。
照例给他们标完号之后,萧然把这十个样本交给林晓晓,吩咐道:“晓晓,帮我把这十个样本拿去做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好的!”林晓晓甜笑着接过样本,快步走到实验室内唯一一台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随后操作着仪器,将每一个样本逐一放入光谱仪中进行测试。
就在林晓晓忙碌地操作着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时候,实验室的门被轻轻地敲了敲,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萧然,你在里面吗?”
萧然抬头一看,只见田主任笑眯眯地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个信封,看起来神秘兮兮的。
“田老师,您怎么来了?”萧然有些意外地迎了上去,“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指示?”
田主任摆了摆手,示意萧然不要那么正式:“指示没有,关心倒是有一大堆。怎么样,你们这项目进展得还顺利吗?”
萧然颔首道:“还算顺利,目前研究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田主任被萧然逗笑了,因为萧然的缘故,这个有机太阳能电池项目,他这段时间也没少关注,自然知道这个项目有多抢手,国内外众多顶尖高校都有参与竞争。
目前在这个领域上一骑绝尘的是来自阿美莉卡加州大学化学工程学的教授团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达到了16.2%。
科研竞争异常残酷,一向是赢家通吃,无论是荣誉,资源还是关注都只会归属于第一名。
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个项目,抛开材料,成本这些因素,能量转化率就是衡量项目价值的唯一因素。
在新的记录没刷新之前,低于16.2%的研究成果没有任何意义,当然,这么说可能不太严谨,如果研究足够新颖创新的话,还是能在一些二级期刊发表,至于顶刊,那是否想了。
事实上,自从加州大学的研究成果出来以后,已经有不少高校选择退出竞争,这是明智的选择。
在科研领域,成功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成功。一旦某个团队或研究者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他们更容易获得后续项目的资助,进而更容易吸引优质资源和人才,从而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
这种马太效应使得科研竞争更加残酷,因为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团队或研究者通常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未能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难以翻身。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留下继续和加州大学竞争的研究团队,要么是已经达到了16.2%的能量转化率,只是隐而未发,要么就是已经朝着更高的数字发起冲锋。
就田主任知道而言,他们学校化院的吴茂才副院长研究团队已经研究到了17%左右,而其他高校的研究团队虽然还没有消息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