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量才而用 (第1/3页)
看着晁盖身后吴用面色惶急,一脸不甘的模样,邹润不由心中一哂。
他当然知道吴用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无非是按照绿林惯例,在这种情况下,邹润多半会为了自身名声,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会搞一波“推位让贤”的经典桥段。
吴用之所以多番叮嘱晁盖和其他几人要将身段放到最低,就是想以此打消邹润的戒备之心,然后等邹润放心说出类似让贤的话语时,他立刻拿话顶住,趁机做成既定事实,希图将梁山的邹字旗换成晁字旗。
可惜邹润偏不给他这个机会,什么破烂绿林规矩,那都是老掉牙的玩意了,早就该扫进垃圾堆里。
不管梁山还是登云山,有且只能有一个话事人,那就是他邹润。
邹润可不是什么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大圣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再大的名头,老老实实前来投奔自然好说,他自会量才使用,但要是真敢图谋颠覆他的地位,邹润可不会手软。
前世邹润除了喜欢读《水浒传》,还喜欢读另一本著作——《明史》,尤其是里面前三卷的太祖本纪。
他从始至终的目的都是想将晁盖等人收为己用,包括几次三番在背后搞小动作的吴用。
但这并不意味他有足够的耐心容忍别人在背后,一而再,再而三地煽风点火。
回望原著,生辰纲事发之后晁盖等七人投奔王伦,那时候的晁盖是真心找个落脚之地而已,并无占据梁山之心。
在第一次跟王伦吃完酒宴后,晁盖由衷地表示,“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
可到了吴用这边立刻画风一转,“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
可见吴用撺掇弄事的功底是么多深厚。
然而如今王伦早已深埋于黄土之下,尸骨已寒,梁山由他邹润做主。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邹润坚定的认为,一味地施之以德未免只会叫人小觑,有时候也要露一露自己个儿的王霸之气,震慑宵小。
施恩彰德已经做给晁盖看了,冷脸寒霜的一面便用来敲打敲打这位心怀鬼胎的智多星。
计较已定,邹润放声大笑。
“哈哈,天王休得如此,入了梁山门,便是梁山人。天王有伤在身,些许俗礼且免了便是,接下来还请天王向我引荐诸位好汉如何?”
晁盖心思实诚,听完倒也没过多坚持,转而就热情地向邹润逐个介绍起来。
他第一个打算介绍的对象便是吴用,可晁盖刚抬起袖子还没说话,就被邹润出声打断。
“这位先生身披道袍,面容高古,想必一定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清先生。”
原本吴用的作揖礼都已行了半截,邹润却直接略过他走到了公孙胜的身前,吴用顿时僵在了原地,起身不是,不起身更不是。
晁盖也尴尬万分,正准备上前说项,却不料邹润猛地抓住了公孙胜的手,开始大侃特侃,说个没完。
“说来先生可能不信,但邹润其实早闻先生大名久矣,更是多番派人到辽国蓟州附近寻觅先生踪迹,然而德缘浅薄,一直未得消息。不期今日在此相遇,也算了却邹某一番心愿。”
面对邹润的自来熟,公孙胜显得很是费解,连忙问其故。
“小道自幼生长在蓟州,虽是久慕天朝风范,此遭却是奉师命下山,初次涉足宋国江湖,不知相隔千里,寨主如何得知小道名讳?”
“哈哈,此事说来话长,不如我等边走边谈。”邹润哈哈一笑,卖了个关子,然后又叫来宋万。
“可速备七顶软轿,请晁天王等七人乘坐上山,再大开三关之门,于聚义厅上燃起一炉好香,我有要事安排。”
宋万连忙接令,立刻转身前去安排。
不多时一队小喽啰抬着软轿来此,邹润再三相请,晁盖等人方自坐了,他自己则和林冲韩世忠等一道骑马上山,原地留下了阮小二和杜迁,负责在金沙滩上接收转运此次收获的大批钱粮与俘虏。
蜿蜒的山道上,邹润感受着马匹行进时的颠簸,不禁抚今追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