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蔡京 (第2/3页)
》;重和元年(1118)八月,颁布《御注道德经》,九月,诏太学置道教各经博士,等等。
政和七年(1117)四月赵佶的操作达到了巅峰,他自称是神霄帝君下凡,讽谕道录院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集天神、教主、人君三位于一体。
在此期间一大批牛鬼蛇神先后浮现,郭天信、王老志、程若虚、王仔昔、林灵素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北宋官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群体,就连蔡京童贯等人在这些极度受宠的道士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纷纷放下身段,曲意结交,以求固宠。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胜动身前往东京,简直是正当其时。以他的本事在东京结交一部分高官显贵,建立可靠的情报据点,顺便打探一些军政情报,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这就是邹润答应将来事成之后,许诺给他玄教大总管,执一国宗教之牛耳的前提条件,公孙胜欣然同意,属于是相向奔赴,你情我愿。
这里面的道道邹润三缄其口,众人自然无从得知,只是感念公孙胜走得太急,以致于头领之间还没混个脸熟,对此都叹惋不已。
唯独吴用强压喜意,公孙胜走了好啊!他这么一走,新成立的军机处可不就只剩他一个参军了么!
吴用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就在公孙胜踏上前去东京的船只时,由济州知州再度亲自撰写的公文也先后由两条线路送往东京。
一条走免费的邮驿路线,即由递铺中的马递向上传达。这是地方官员向上奏报的传统路径,直接由地方送到东京的通进银台司。
另一条就是知州私人掏钱,雇佣快马,单独送往太师府。
这两条线路上公文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前者格式规范,内容简明扼要,是一封典型的呈状(注1),后者洋洋洒洒,事无巨细,是向太师私人汇报的书信。
所以速度上自然是前者慢,而后者快。
今天是五月㡳,对于蔡京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是他第三次被皇帝拜为宰相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蔡京选择不去上朝,他要在家好好小憩一日。
身为宰相无故不去上朝,也不去都堂(注2)理事,这并非小事,大宋的谏官又是出了名的强势,按理说蔡京会被喷得体无完肤,可是蔡京却毫无惧色。因为早在政和二年,他就因为“劳苦功高”,被赵佶授予了“三日一至都堂治事的特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