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点的什么兵  水浒:从卖私盐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六十三章 点的什么兵 (第1/3页)

    凌州辖下只有两县,规格不大,但这边的驻军却不少,所有的兵额加起来足足有四千人。

    这四千人的兵额虽然都是属于禁军编制,却也同时划为分了两大类和四小类,然后按照不同的分类,分别交由不同的衙门、文官和武将分别统带。而这些衙门、文官和武将之间互不统属却又职权交叉,管理起来堪称是一团乱麻。

    当然,这绝非凌州这一州一地的政治特色,而是在整个北宋都广泛实施的军制。

    正是通过这种乱如麻絮的分权制衡之法,每一代赵宋皇帝才从彻底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军阀割据乱象,也彻底避免了有将领拥兵作乱情况的发生,但此举无疑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种纷繁如麻的军事制度下,军力不振,武功衰颓乃是必然的恶果。

    言归正传,北宋末年的禁军总的来说,可分为“系将禁军”和“不系将禁军”两大类。

    所谓的系将禁军,简单来说就是王安石实行“将兵法”之后新编练的一部分禁军。

    这部分禁军的特点就是将原有不同番号的禁军指挥,混合组成“将”的编制,将下设“部”,部下设“队”,然后分别置正将、副将、押队使臣、训练官、部将、队将等职作为领兵主官,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

    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以此有效缓解北宋中前期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有效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而不系将禁军就是被邹润所借鉴的那一套,厢、军、指挥(也称营)、都的军队体系,这套体系从宋朝开国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不系将禁军从某种情况下可以说是“旧式军队”的代表,它的编制、人数和官职称呼都迥异于系将禁军,军中人士普遍认为不系将禁军的实际战斗力低于系将禁军。

    而四个小类则分别是在这两个大类下边,再细划出来的四种不同的禁军。

    分别是:在京禁军、屯驻禁军、驻泊禁军与就粮禁军。

    在京禁军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单指在开封城里面和开封附近的军队,例如常年负责保护皇帝的诸班直,和大名鼎鼎的上四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屯驻禁军指的则是常驻于汴京以外的某一地方,期间依照“更戍法”被派往另一地方,三年、二年或者一年后再回到原驻地的军队。

    凡是驻守在河北、陕西等边疆地带(注1),且在当地设有驻泊都总管或总管进行管辖,这一类带有边防军性质的禁军被称之为驻泊禁军。

    就粮禁军就是以就粮为名义,长期驻扎在京畿路(注2)以外的州县,或者由当地州县的厢军、乡兵中的精壮士兵升选为禁军的这一部分军队,它有点像内地的城防兵。

    而作为在城兵马监押,单庭珪和魏定国所率领的禁军,自然是两大类中的第二大类,四小类中的第四小类。

    简而言之,就是不系将禁军中的就粮禁军。

    朝廷诏令,允许就粮禁军家人同往驻地,所以大多数就粮禁军的家人都住在营盘附近。

    单庭珪和魏定国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