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行军、打仗、军法  水浒:从卖私盐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七十四章 行军、打仗、军法 (第1/3页)

    在外行的眼里,战果战绩是衡量一个将领的最终标准,这个说法较真起来。

    对,但不完全对。

    《孙子兵法.形篇》中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句话非常符合兵家要义,因为并非每一个将领都有机会在战场上直面锋镝,纵横捭阖。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打仗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行军和打仗这两组词汇,总是被人们习惯性、高频率地联系在一起使用,并且行军二字总是冠在打仗之前。

    这并非是简单的用语习惯,而是有着深刻的战争内涵的。

    实际上,打仗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军,真正战场厮杀反而用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能把军队带到战场还没有散掉,那你应该可以去当一员将领了。如果你能带兵长途奔袭,后发先至,那你就可以成为大将了。如果你不但能带着队伍上前线,还能带着队伍撤下来,人心不散,阵形不乱,那么你足以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朝名将。

    水火二将固然没达到名将的水准,但是心中块垒一去,他俩就开始展现真正的带兵水平了。

    第六日清晨,在河北路边境地带某处官道旁的营地里,一扫颓势的单庭珪和魏定国没有像之前那样浑浑噩噩躺到天明。

    卯时初刻,中军鼓响。

    抱着兵器在营门和哨位上的哨兵,以及枕着一身破烂衣服躺在帐篷里的军士,同时从梦中惊醒。

    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擦掉嘴角的口水,一脸的茫然。

    “发生了甚么事?都出征五天了,头一遭听见鼓响。”

    “哎呀,你们长耳朵须不是用来吃饭的!这鼓声沉稳,鼓点三遍一停,这不是聚兵鼓,是聚将鼓,俺们自安生睡了便是。”

    “就是就是,监押那厢自有将校们理会,我等睡到末刻再说。”

    一阵短暂的骚动后,绝大部分军士都重新回到了梦乡。

    宋军之中,有资格被称为将校的是: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步军)都头、副都头,(马军)军使、副兵马使。

    在他们之下的十将、军头、虞候、承局、押官等人被称之为节级,聚将鼓所召集的就是这些人。

    这些人匆匆穿戴上衣服盔帽,再挂上手刀,从各个单独的小帐篷里钻了出来。

    嘴里嘟嘟囔囔地在走向中军帐的路上汇成一团。

    他们嘴里也没好话。

    上若不严,下必甚焉,纪律和作风一旦松散,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单庭珪和魏定国只不过无心主管军事五日,这四营被他们操练数年的“精锐”之军,就已经泛起诸般乱象。

    将校、节级、大头兵,自上而下的,肉眼可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