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拔营 (第3/3页)
没有一个人敢出言推脱,全都乖乖地按要求照做。
宋代的斥候分为“探旗”和“探马”两种,实际就是步兵斥候和骑兵斥候。
探旗是以五人为一个小队,派出许多这样的小队在分散在大军附近的山峰峰顶、岔路口、拐弯等处,充当人肉烽火台,执行登高瞭望和信息传递的任务,探旗一般适用于数万乃是数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军。
探马就是骑马到前后左右很远的地方打听消息的骑兵,无论探旗还是探马都是以手中红旗和白旗打出旗语,以此实现短距离内的信息传播。
而探马则必须配备军中最好最快的马。
因为敌我双方的探马在野外遭遇后,最重要的事并不是击杀对方,而是要活着回去给大军报信,这就意味着探马的马必须是好马,所以这个副兵马使会要求换马和带旗。
又耽搁了一盏茶的功夫,探马斥候率先飞驰而出,单庭珪这才着手将一千余人划分成前中后三队。
按照前后重,中间轻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刀盾手和长枪手放在前队,弓箭手和骑兵编为中军,最后边的自然就是辎重和老弱之兵。
这样安排是为了保证大军的队列不散,以防走脱节。
人数一旦上千,行军队伍走走停停就会是常态,经常是前队走累了,后队才刚刚没走出多远,大军停的时候一动不动,而一旦动起来就要跑断腿。
这里面的学问可以说非常大,没有一定天赋或者实操经验的将领来了,根本玩不转。
又是一通忙活,前中后三队已经初具雏形,这时候撒出去的第一波探子也带来了第一轮探报。
“报!”
“前方五里一片坦途,无路毁桥塌之处,中途会途经一处草市,另外还有两处水源可供大军饮水,皆已做好标记!”
“再探!”单庭珪挥手挥退探马,然后对着摆好行军队列的大军发出行军的命令。
“出发!”
一支绣着“宋”字大旗在中军处缓缓升起,大旗的旗头处挂着一颗面目狰狞的人头,在大旗的下方,三竿分别绣着“高”、“单”、“魏”三个大字的将旗在大旗边迎风招展。
一条断断续续的一字长蛇阵在青山绿水、田陌荒野之间缓缓行进,时走时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