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舆论战和反舆论战 (第3/3页)
,施行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徽宗大观二年(1108),是北宋统治者为了整治“盗贼蜂起”“屡治不平”的国内现状,而特意出台的一款孤立和打击各种“盗贼”的法律。
它的特点有这么几个。
一是逮住盗贼往死里罚。
二是只要是被定性为了盗贼,哪怕是小偷小盗也要轻罪重罚。
三是如果是犯了重罪,除了盗贼本人一定会死翘翘以外,盗贼的妻儿老小,甚至是盗贼那一房的亲戚都要遭受法律重处,堪称是严厉到了极点。
《盗贼重法》中原文摘抄如下:
“罪至徒者,刺配广南远恶州军牢城,以家产之半尝告人,本房骨肉送五百里外州军编管。编管者,遇赦毋还。”
“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资以尝告人。妻子编置千里。”
如果说武周时期的来俊臣,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是酷吏的代表,那么《盗贼重法》对于以宽仁而治天下大宋朝来说,这就是一本专门针对平民百姓而制定的酷法的明证。
当然了,《盗贼重法》并非适用于全国,它的应用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盗贼所属的州县必须是“重法地”。
很不幸的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宋朝统治者划为了“重法地”,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山东人民饱尝了盗贼重法的迫害,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因为《盗贼重法》还有考绩一说,如果重法地的捕盗官员一年内完不成相应的抓捕和处理盗贼的任务数,就会被朝廷降以罚俸、降职、贬官等处分,这便催生了很多捕盗官员搞不定辖区成伙的盗贼,却把黑手伸向了无辜百姓。
他们会以《盗贼重法》中对于窝藏罪重处的条例,采用栽赃、诬告或者屈打成招的方式将良民拿来充数,以此完成朝廷下发的考核指标。
如此逆施倒行,自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宋朝越是实施严刑峻法,山东地区的盗贼状况反而愈演愈烈。终于,在宋徽宗执政的中期,他便无力且无奈地宣布废除了饱受诟病的《盗贼重法》。
这曾是山东人民打心眼里认为是宋徽宗为数不多的善政之一。
而现在,用心险恶的吴用,再度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
那么它的效果必然会引起轩然大哗。
邹润现在是越看吴用越满意,有这么个颠倒黑白,不择手段的手下,简直是身为人主之福啊!
没有节操下限的人用起来就是爽!
这种类似的操作也是他之前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要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肯定会折损他在麾下头领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吴用的存在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风险和缺陷。
没说得!必须得重奖!
就在狂喜不已的邹润准备立即大大奖赏吴用时,却冷不丁瞧见了屋内众人看向吴用的眼光,宛如白日里瞧见了鬼一般,顿时就有所收敛。
有一说一,这个做法确实不够光明正大,是得收敛收敛。
成大事者,有时候哪怕明知要当婊*子,反而越要把牌坊立得高高的。
“咳咳!”邹润装模作样地咳嗽了几声,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唉……参军之言……唉,罢了!如今是我梁山已是危如累卵之际,为了我梁山数千口兄弟的身家性命,今日就由我邹润当一遭恶人!这布告就这么改!”
“吴参军!”
“吴用在此!”
吴用可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邹润当众表态采用他的计策,就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他无视周围一切异样眼光!
“为了梁山……委屈先生了,先生可即刻抄白此类文书数十份,然后立即发到全寨各处,并公开为他们宣讲其中内容,要让我梁山士卒洞悉朝廷祸心……”
说着说着,邹润赶紧打住,他还是觉得自己脸皮不够厚,没能把牌坊树高,远远达不到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境界。
但是吴用却很受鼓舞,他一刻也不愿再等,当即就转身出去,也不假借于识字会写的小喽啰之手,自己一个人就扛起了这份造假和篡改的巨大工程。
为了效果更加逼真,吴用在动手之前还专门拉上了毫不知情的玉臂匠金大坚,请他将济州一州四县的州县之印全都仿造了出来。
数个时辰后,吴用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充满了欣喜和陶醉。
“哈哈,大功告成!钤盖了官府大印的布告,必能以假乱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