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州军议 (第1/3页)
日头高照,头戴长脚幞头,腰束革带,身穿青色曲领大袖公服的四位知县,按照年齿长序,分列两行来到了州衙之前。
登州州衙很大,但却也很旧,概因海濒卑湿,水汽蒸润之故。
但再旧也不能旧脸面,所以临街的大门很是雄伟,长檐高台,硬山顶,覆灰瓦,上书“登州州衙”四字,四位知县在门前下马,整顿衣裳,拾阶而进。
穿过大门便是鼓楼和戟门,鼓楼里有百姓“喜闻乐见”的鸣冤鼓,而戟门里则陈列着十二根大戟。
宋承唐制,这里的戟,就是《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作为仪仗的戟,长戟造型夸张高大,外边还蒙着一层赤黑色的布,从下边走过,众人神情便不自觉凝重起来。
接着便是仪门,这是即是接纳百姓诉状、办理禀诉等一般事务,以及各种衙前役等候传唤的所在。
一大票押司、手分(注1),还有穿着红黑服侍的衙役正在门里探头探脑地朝外望,毕竟四大知县齐聚一堂的时候可不多见,而他们的身前赫然就是一块铭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戒石碑。
进了仪门眼前便豁然开朗,后边呈现大四合院结构,重重的房屋一间挨着一间,各有名头,诸如设厅、公使库、架阁库、开拆司、客将司、钱库等等。
四位知县要进的便是设厅。
设厅,即正厅,是宋代府、州衙的核心。
作为府、州衙长官办理公事的主要场所,设厅是一众破败失修的官舍中最显眼的存在,哪怕王师中秉持着“官不修衙,脚不修店”的为官传统,却仍坚持从公账里支出一笔银钱,将设厅好好修缮了一番。
长三丈,广四丈二尺,竖着六根黑漆大柱,开阔三间殿门的设厅之内,早已坐满了州一级的各位大员。
其中登州知州王师中高踞首位,通判宗泽蓄着一把灰白胡子位居其次,再往下就是面容威武的兵马钤辖马政,兵马监押呼延庆、梁恒(注2),以及录事参军和一干司士、司户、司仪、司兵、司刑曹事等曹掾官(注3)。
“下官等拜见太守,拜见通判,见过诸位同僚。”
四名知县抬步入厅,在门槛后齐齐站立,叉手弯腰见礼。
“唔,请就坐吧……”王师中老神自在地答应了一声,不仅丝毫没有起身回礼的意思,还旋即开腔道:
“四位鞍马劳顿,远来辛苦,不如先奉茶休息片刻如何?”
瞧这话说的,你要是真有这个好意,直接喊人上茶不就结了,还用得在这假惺惺地多嘴问上一句?
四位知县心里无不暗骂,但各自面上却都带着笑。
“不劳太守厚爱,此乃我等为官本分,不敢谓劳苦……”
“是啊是啊,诸位上官同僚等候许久,我等何敢歇息喝茶?”
“多谢太守美意,下官等自当以国事为要……”
王师中当然知道他们会这么回答,他也是故意这么问的。底下这些知县没一个好相与的,虽然刚刚城门口的动静还没传到他的耳朵里,但是王师中为官多年,哪怕不用有人打小报告,这些属下的心思他都能猜到八九不离十。
如今当官,没有一个愿意多事的,干得多就错得多。底下这帮知县估计心里早已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