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防空警报的作用、李爱国布局灾害预警系统,挖掘机组装 (第1/3页)
鲁大师说过:“信任具备惯性!”
自从天气预报中心成功预报出百年一遇的倒春寒,天气预报中心的级别提高了两级。
应急部门对天气预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信任。
接到示警后,应急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召开应急会议。
在坐的都是专业人士,李爱国并没有发言的想法,只是乖乖的坐在那里。
黄教授跟上次那样只汇报近期天气数据,不发表意见。
“根据西南一百二十座气象观测站发挥的数据,利用红星计算机进行了数值模式集合预测,在未来的四十八小时内。
受西太平洋副高西侧暖湿气流北上与北面低涡东移携带的冷空气交汇影响。
京城、延庆南部、昌平中东部、房山北部、通州西部,以及毗邻的廊坊西北部、涿州东北部区域,将遭遇一次极端性强降水天气过程。”
应急部门陈领导的神情凝重起来:“降雨量有多少?”
黄教授推了推眼镜,继续汇报:“经多源数据同化分析,预计过程累积降雨量普遍达 400-500毫米,预计将达到特大暴雨级别。
这次降雨属于典型的‘列车效应’降雨,具备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雨强极端的特征。”
哗。
黄教授坐下后,会议室内顿时喧嚣了起来。
解放后曾经发生过数次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只是这种级别的短时降雨还是第一次遇到。
特别是此次降雨发生在城市内和城市周边。
这年月的城市的排水设施远不如后世完善,一旦出现内涝,那麻烦就大了。
有领导担心:“各个街道已经接到了通知,做了相应的准备,倒是不用担心,只是真要是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强降雨,恐怕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工人们上下班也会受到影响,按理说应该停工停产。”一个领导提建议。
也有领导担心:“这只是预报,会不会降雨,什么时间降雨,还有降雨的规模都无法确定,如何停工停产?”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了。
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宣布停工停产,一旦降雨没有发生,那造成的损失谁来担负?
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也不合适。
陈领导抬头看向李爱国,询问道:“爱国同志,这系统你是亲自研制出来的,你觉得准确率有多少?”
李爱国此时已经看了资料,心中也没谱。
天气变化多端,就算是有气象卫星时刻监控,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领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目前很难用数字衡量,不过咱们可以绕过这一点。”
陈领导听到这个,来了精神,问道:“爱国,你来谈谈。”
“现在大家伙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在不确定强降雨的情况下,提前停工停产。”
陈领导点头:“这就是我们担心的。”
“如果能在降雨发生前半个小时或者是二十分钟,发布预警,让有条件的工人立刻撤离,没条件的转移到安全区域呢?”
黄教授发表意见:“我们的系统在三十分钟内的预报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其他领导不干了。
“三十分钟?”
“咱们如何在三十分钟通知几百万人?”
“是啊,大家伙不可能坐在电视机前,再说了,京城有多少电视机?”
“就算挨个通知工厂,那么多工厂也来不及,更别说其他的单位了。”
陈领导见会议室内喧嚣起来,双手下压,等重新安静下来后,看着李爱国问道。
“爱国同志,三十分钟通知数百万人,你如何实现?”
“防空警报!”李爱国指了指窗外挂在屋檐下的大喇叭。
防空警报在解放前就已经出现了,37年的时候,山城在发现敌机后,使用铁炮发射空包弹。
这玩意成本高,传播范围不大,随后被“红灯笼”代替。
山城还制定了规则,悬红色球1个,是远在宜昌的监视哨发现了日机。
悬红色球2个,是万县(今重庆万州区)监视哨发现了日机。
当敌机返航后,随后会挂出一个绿灯笼。
机务段的老陈来自山城,至今还会唱那边的童谣。
【“飞机头,二两油,鹅公岭,挂红球。
鬼子飞机丢炸弹,山城到处血长流。
跑不完的警报,报不完的深仇。
烟囱变成高射炮,膏药飞机磕响头。
娃儿也要当兵去,大刀砍脱鬼子头。”】
解放后,为了防止敌机入侵,防空警报得到了大力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