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0章 霹雳火发动机试车,高空台的设想,秦家军大战贾家军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140章 霹雳火发动机试车,高空台的设想,秦家军大战贾家军 (第1/3页)

    隔天。

    前门机务段的职工们发现段里面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劲。

    宣传科的同志带人贴上大幅标语,后勤处的领导组织人员打扫卫生,连水渠都被清理干净了。

    职工们还得到了提前通知,严禁在段内打赤膊。

    大门岗原来只有四个保卫干事,现在增加了一倍,还不时能看到有陌生的面孔在段里面巡逻。

    以往出现这种场面,都是领导前来视察,这次却没有得到通知。

    有好事的职工看到周克,忙凑上前问道:“段里出什么事情了?”

    “不该打听的别打听,知道吗?“

    那些职工离开后,周克扭头看向工作室的方向,心中也充满了疑惑。

    爱国兄弟到底搞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别人不知道,周克现在配合气象站那边,负责前门机务段的内部安保工作,却十分了解。

    航空工业部的刘领导、哈飞的领导,国防工办、工业试飞中心等数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已经抵达了前门工作室。

    上面对安保工作提出了最高要求,前门机务段的保卫工作已经提到了最高级别。

    除了没有全面封锁外,能做的都做了。

    “队长,东边围墙外发现了可疑人物。”一个队员跑过来汇报。

    周克被汇报惊醒过来,晃了晃脑袋,压抑住心中的震惊、困惑,跟着队员跑了过去。

    李爱国也没想到能够惊动这么多领导。

    看到那些领导在铁道部滕领导的陪同下进到实验室里,李爱国跑过去打个招呼后,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因为此时他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一台霹雳火发动机正被行车吊着,缓缓的朝着一个高大的架子上,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管线,跟操作台联接在一起。

    这架子就是用测试发动机的台架,又被称为试车台。

    航空工业部的领导看到试车台,神情稍稍有点激动,看着滕领导说道:“藤领导,没想到你们竟然攒出了这个好东西。”

    “害,这都是爱国同志瞎捣鼓的,他这人就是喜欢摆弄这些新东西。”滕领导笑着回答。

    “.”

    航空工业部的刘领导觉得滕领导在凡尔赛了。

    自打开始自研航空发动机,制造试车台就提到了日程,工业部里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前往老毛子那边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现在只是搞出了一部分。

    而面前这个试车台,从其包含了、排气引射筒、燃油系统、测试系统.就能看出已经是成熟的试车台了。

    另外,试车台的传感器还跟计算机连接在了一起。

    明显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状况,这就算是老毛子那边也没搞出来。

    此时看到李爱国那边已经将发动机吊装到了试车台上。

    齐教授和那些专家们开始连接管件,滕领导朝着李爱国招了招手,把他喊了过来。

    航空工业部的刘领导指了指试车台问道:“爱国同志,你怎么想着搞这么个东西?”

    李爱国对刘领导非常敬重,当年时局混乱,正是刘领导提出了负责接管缴获的航空设备并收容航空技术人才的建议。

    除了保住一大批人才外,还接收了敌人大量的战斗机,为后续的航空发展奠定了基础。

    “报告领导,我是这样想的,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使用的材料也比较特殊。如果不经过长试,适航性试车、专题试车,就算是进行了验证和试飞,将无法保证发动机的质量和稳定性。”李爱国挺直胸膛说道。

    旁边的一个专家听到这个,就笑了:“试车台老大哥那边也有,你适航性试车、专题试车是怎么回事儿?老大哥那边测试发动机,采用的是1:1长试。”

    担心李爱国听不懂,专家又补充了一句:“也就是全寿命长试,把发动机摆在试车台上,一直让它运转到寿命结束。”

    李爱国淡淡的看他一眼:“老大哥的VK-1涡喷发动机寿命是100小时。

    米格- 15发动机不足100小时,图128截击机使用的AL-7涡喷发动机寿命为150小时。

    还有图16,米格19,甚至是图124客机的发动机寿命都只有两百小时。

    而我们的霹雳火发动机,因为采用了高温结晶合金扇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预期寿命是一千多小时。”

    什么是有数据,有真相,这就是了。

    那个专家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刘领导瞪了那个航空专家一眼:“你不懂就别瞎发表意见。”

    骂完了人,刘领导转头看向看李爱国:“爱国,除了研制航空发动机,你也研究过发动机测试工作吧?你这些步骤,可不是外行人能搞出来的。”

    李爱国摇头:“不是,不是,这些都是从齐教授那里学来的。

    我是这么想的,既然发动机的寿命提高了,再用老办法就不合适了。

    要是真测试一千多小时,测试出来的故障很多都跟发动机本身无关,所以我制定了150小时长试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对发动机进行加速,一旦发现故障,将会停机进修修复,修复后针对故障部位进行专题试车。”

    这话一出,刘领导双眼放光:“针对性测试,服了,后生可畏啊,爱国同志,你具备很高的技术实践敏感性,你说的没错,随着发动机寿命不同,咱们就要更换测试思路了。”

    说完转过头,继续骂自己人:“看看人家,你就是个只会死抱书本,还没有一个其他专业的人思路开阔,技术不断发展,你们这些测试人员,也要跟上步伐。”

    李爱国这会也来了精神。

    倒不是他想要看着专家出丑,而是他想起了这个时代国产航空工业的一个缺陷,缺少航空发动机的完整测试配套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大部分发动机都是仿制别人的,别人能飞,咱们也能飞。

    要是换成别的设备,这种办法不用试错,确实能节省成本和时间。

    但是航空发动机不一样,很难通过经验和简单的测试发现缺陷。

    一旦大规模生产,轻则造成大量浪费,严重一点的可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无数的科研资金打了水漂,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都白干了。

    就拿在原本时间线中,应该正在研制中的直6来说。

    只制造了16架就停产了,原因就是在飞行中才发现单发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