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4章 再加一条  穿在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934章 再加一条 (第1/3页)

    王建国的话音落下,车厢里又恢复了安静。

    陈凡看着渐渐被超过的斗篷大客车,默默回忆这时候的深圳资料。

    过了一会儿,他转头看向后排的周亚丽问道,“叶总有没有说,是哪个单位负责酒店的施工?”

    周亚丽两眼茫然摇摇头,“没有啊。”

    顿了一下,又赶紧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陈凡没有理她,转头看向王建国,问道,“现在深圳这边的外来人员多吗?”

    王建国想了想,“呃,好像不少。”

    他看了一眼陈凡,说道,“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外来人员,都集中在蛇口工业园里面,哦,我说的是在工厂里面务工的工人。

    如果算上建筑工人的话,其实也差不多,现在负责蛇口工业园施工的是铁道兵部队,他们也是从外地调来的。基本上都在园区里面。”

    陈凡又问道,“深圳不是建市了吗,市区没有工程队负责?”

    王建国笑道,“有,也是铁道兵部队。不过工程量不大,主要还是以蛇口工业园区为主。”

    听到这里,陈凡也明白了一些东西。

    这时王建国看了看他,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陈凡笑了笑,“没事。”

    确实没事,他只是有点担心,分配给建设酒店的施工队,在下个月正式宣布设立经济特区之后,会不会被抽调走一部分,去负责别的项目工程。

    如果这样的话,无疑肯定会影响到酒店的工程进度。

    别以为不可能,在最高命令下达的时候,其他所有“无关紧要”的项目都要让路。

    当然不会抽走所有建设人员,但调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是有可能的。

    就在今年的8月份,上级宣布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紧接着,按照最上面的命令,基建工程兵冶金系统、调集了五个建制连,组成先遣队,从AS市来到深圳。

    嗯,对,又是鞍山。

    每次哪里有重大建设,都离不开这个大宝贝。没办法,谁让这里人才多呢。

    这五个建制连抵达深圳之后,发现竟然不够用!

    因为就在会议结束之后没几天,对外经济联络部的同志抵达深圳,考察这里建设特区的情况。这位同志抵达深圳的时候,恰逢下了一场大暴雨。

    之前就说过,如今深圳的核心深圳镇罗湖村,当地有个外号叫“落湖”,这里地无三尺平,倒是有一座高高的“罗山”,每逢下雨天,山下的村落和街道都会积水。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联部的同志下车的第一步,就踩在了齐腰深的水里,他当时就说了一句话,“深圳水患不除,特区办不起来。”

    正是这句话,让时任书记吴南生决定“推山填洼”。

    要推动这个工程,五个建制连的先遣队就不够用了。

    于是紧接着又从湖南郴州的三十六支队,调集了两个连队加入先遣队。

    随后便是源源不断的工程兵加入。

    短短两年时间,截止到1982年秋,两万多名工程兵战士,从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等地陆续奔赴深圳。

    在这里,他们承建了SZ市委大楼、华强北商圈的前身上步工业区、首批工业厂房,以及深圳第一家高档商场“友谊商场”和知名酒家“泮溪酒家”。其中最出名的工程,便是在1981年建成了深圳首栋高层建筑:20层的电子大厦。

    又过了一年,到83年9月份,这两万多名工程兵战士,被整编为八个团,然后就地转业,分别组成了深圳最早的八家建筑施工公司。

    这不是巧了吗?!

    万木春集团、千帆集团和香港霍先生联合投资的“鹏城大酒店”,设计建设周期就是三年,与深圳初期的推山填洼、道路、桥梁、市政、酒店、学校、医院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工程完美重合。

    陈凡敢打赌,这要是不被抽调人手,他亲自下场和水泥砌砖,直到酒店建成为止!

    想到这里,陈凡就不禁有点头痛。

    之前怎么就没考虑到这一点呢?

    ……

    车子在泥土路上颠簸前进,陈老板一摇一晃的,想着有什么办法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半路无话。

    一直到了晚上八点,终于抵达蛇口工业园里面的万木春园区。

    独立的办公大楼灯火通明,叶语风早已通过车载电台收到消息,联合方小莹、刘亚东、马立远几人一起,在大厅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