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0章 一个也没有  穿在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940章 一个也没有 (第1/3页)

    小渔村的小房子里,王建国和方国安就如何在香港发展团队、做生意等事项交换了意见。

    别看方国安老是嘲讽王建国的高小学历,其实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初中肄业就是他的顶点。

    得益于这两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屋子里躲着,不得已才养成了爱看报纸的习惯,加上他自己本身就爱思考,或者说环境逼得他不得不思考,这才显得比王建国强了一点点。

    可终究强得也有限。

    所以,确定了不能触及“不可饶恕的底线”这一基本原则之后,两人围绕陈凡提出的两个核心要点:组织团队和卖水货,进了充分的意见交换。

    再加上在门口放风的李南不时插上几句话,聊着聊着,就渐渐歪了楼。

    还是那句话,这三个人的知识水平都不怎么高,幸运的是,这一年来三人都学了不少东西,要不然他们连这点东西都聊不出来。

    不过,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

    那就是“打仗”。

    三人在参军之前,都是当地的优秀民兵,要不然也拿不到珍贵的入伍名额。

    这年头的民兵是什么样子的,参加过的都知道,那可是做好随时打核平战役准备的好吧。

    从基本的三三制,到班、排、连组配合,再到通信设备的操作和架设、信息侦查、单兵技能训练,以及战斗原则、战术基础、军事指挥等理论课程,乃至于化学战、原子站、……,都是必修课。

    更别说他们后来还进了甲级野战部队,再次加强了各种学习和实践。

    然后很自然的,三人的聊天内容,就变了味儿,好好的一个民间商业社团,渐渐的偏离了轨道,搞起了什么信息组、后勤组、攻坚组、警戒组、警卫组、支援组、运输组、联络组……,分明有往准军事组织方向发展的趋势。

    方国安抽着烟,慢慢进行总结,“这次我回去之后,先尽量把认识的、不认识的战友都召集起来,按照各自以前在部队的兵种进行分工。

    首要的是组建侦察班,如果人手足够,可以考虑组建侦察排、甚至是侦察连,尽快摸清楚香港方面明里暗里的各种情报,并且要持续收集信息。

    其次要尽量召集人手,……”

    他抬头看了看王建国,忽然笑着说道,“你那里能接收的人有限,以前我这里的业务不大,就不敢收太多人。

    看着许多老同志只能拿着锄头赚点口粮,甚至一年到头入不敷出,我也做不了什么,心里也挺难受。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你这边收货,我就敢做大业务,放心大胆的收人。”

    顿了一下,他抽了口烟,继续说道,“其实,就算不从老家找人,单单在香港的老战友就有不少,他们大多在基层岗位上,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在做苦力。

    或许有些人的手艺生疏了,可肯定也有人没有,反正只要基础还在、有装备条件,稍微训练几天就能练回来。

    具体能招多少人,就看你能吃下多少货。”

    王建国当即昂起头,信心满满的说道,“你有多少货,我就能吃下多少货。”

    顿了一下,他又赶紧说道,“不过你得注意,黑吃黑可以,欺压老百姓可不行。”

    方国安撇撇嘴,“在你眼里,我就是那种人?”

    王建国讪讪一笑,“提醒,我就是提醒一下。”

    “放心,我心里有数。”

    方国安点燃一支烟,眼睛微微眯起来,说道,“香港有很多小工厂,东西便宜得可笑,一条裙子两三块,量大还有得便宜,价格比内地还要少很多。

    以前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番禺、中山、东莞、汕头那边,还有这里的水货渠道,都早已经有人把持住,我们想要进来,要么只能给他们打下手,赚点运输费,要么先干几架,抢一点份额。

    可比起劳心劳力赚的那点收益,还不如搞几票大的。”

    他抬头看着王建国,笑道,“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你这条线,我们可以直接交易,等招齐人手,多大的货量我都能给你。”

    “嗯嗯。”

    王建国点了点头,顿了两秒,看着他说道,“工具怎么给你?还有进货的钱,要不我先给你一笔预付款?”

    方国安摇了摇头,“没必要,进货的钱我们自己有,毕竟这两年我们也没有吃白饭。而且一开始我们人手不多,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