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九二章 【真正的大师】(求订阅)  鳏夫的文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九二章 【真正的大师】(求订阅) (第2/3页)

电影里面居然也会有关于安乐死的话题,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这足以在电影节上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这还是在1992年。

    电影观众和影评人都在激烈地讨论到底该不该如此直观地展示丈夫用枕头闷死太太的整个过程,这样表现的意义何在?在一部分人看来这是对个体和生命冷漠蔑视的作品,在另外的观众看来,这才是人性最真实的表现,而不是那种圆满电影里,全家人来到医院病房,围在至亲的病榻前,与接满呼吸仪器的至亲泪眼告别的温馨动人场景。

    现在侯晓贤用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美学风格将人性的复杂面目像剥洋葱似的慢慢剥开,其丑恶程度简直和洋葱气味一样令人不适,有的人会掩面而去,有的人会感触落泪。

    《爱》这部电影成功地在这个争议十足的题材里找到对峙观点的交集,在剖析人性的过程中引发各种现实话题的思考,爱、亲情、衰老、安乐死……

    这也是电影《爱》在威尼斯电影节的讨论来得更为激烈,比起国内文学圈和读者的争议还要来得更加猛烈和刺激。

    谁能想到一部华语电影以“爱”这么广义的词汇直接命名,却选择了两位老人人生最后的时刻,最狼狈最孤独无助的时刻,一步步丧失人生的尊严与体面的时刻,表现爱。

    一点一滴的陪伴,与一生中也许无数次的日升日落,无数次的争执妥协融在一起,走完妻子生命的最后一程。爱既是生活,普通也残酷,美好也无奈。爱让涨幅做出了于他于妻子都最残忍的选择,但也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

    国外的电影观众是真正被这部电影《爱》给刺激到了,各种讨论都随之而来。

    而这样的讨论自然也只会是让《爱》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更加惊人。

    这里面自然也就有无数媒体记者会问侯晓贤这位导演,关于电影的一些想法,侯晓贤这边自然也会毫无保留地称赞林有成所写的电影剧本就相当精彩。

    尤其是侯晓贤在拿到金狮奖的时候,也在获奖感言里面感谢了林有成这位并未出席电影节的编剧,直言没有林有成,就不会有《爱》这部电影。

    当然,这也是实话。

    但这些也都足以证明《爱》这部被国外观众称作伟大的电影,离不开林有成这位编剧大师扎实的电影剧本。

    就像电影里面的开场,开门见山就能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影片以警察破门进入公寓发现一具老妇人死去多时的尸体为开场,侯晓贤罕有地运用倒叙手法将结局公诸于众,却又留下一堆引人入胜的悬念:她是谁,为什么死家里长久没人发现?

    接下来是一个面对音乐厅观众满座的固定长镜头,这个长镜头相当考验起观众的眼力,究竟导演要让观众看哪个角色,细心的观众总能发现蛛丝马迹。随着音乐响起来,男女主角登场,之后是他们坐公交车回家的镜头。这个为数不多在公寓之外的镜头暗示了两人过往的职业身份,顺带引出他们与音乐演奏家的关系,而后者在情节中段再次出现。

    毫无疑问,这样的镜头设计也就是林有成电影剧本有写,侯晓贤也并没有改动这些剧本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侯晓贤会如此推荐林有成写的这部《爱》的电影剧本,真得就是相当完美。

    国外的电影媒体工作者自然也都很清楚,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导演,演员,还有剧本,以及剪辑等等……

    但是林有成这位东方编剧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实在是太强了,即便没有在海外电影节出现,但是依旧各种讨论都离不开这位编剧。

    没办法,谁让这位编剧写的电影剧本实在是太扎实了。

    要知道这部《爱》同样也被称为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当仁不让的影片,这一如之前派拉蒙影业上映的《楚门的世界》被评价奥斯卡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