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时间的浪潮】(求订阅) (第2/3页)
老远从德城来京城领全国优秀中短篇奖,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新人,现在他则是绝对的大佬。
真的就是全场关注的焦点,不少文学工作者都有上前来和林有成交谈几句,因为林有成这边真的是在文学界和影视界都是有影响力。
《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主编徐华州自然也和张伟这边问了林有成后面的创作,还是希望能够林有成继续创作,有发表在《人民文学》的杂志上。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文学界的人也很清楚现在文学早就没有八十年代那般火热与疯狂,现在也不再是高呼文学万岁的年代,自然也是需要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让人民群众看文学。
很显然,在徐华州和张伟的眼中,林有成的作品就深受读者的喜爱,每一次新的发表都会引起非常大的关注。
甚至读者比他们编辑更加期待林有成的新。
其实编辑也是读者的,他们自己也就很期待林有成后面还会写什么样的,会不会像《赎罪》这样震撼,又或者是像《朗读者》那样动人。
林有成听着张伟和徐华州的话,笑了笑,他当然知道现在文学没有八十年代的热浪,但这也并不会影响文学的存在。
因为林有成这边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自然也会要发表感言。
以前是台下一众大佬听他说,现在不管是大佬,还是新人也都要听他这位大佬发表一些感言。
当然,林有成这次再次拿茅盾文学奖,也没有特别想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只是表示感谢了,其实更多的林有成还是有些恍惚,因为他现在都还很清楚地记得,当年他第一次来京城领奖的时候还是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文学复苏,文学界正是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春天。
林有成这边拿着获奖的证书,笑着说道:“很多年前,有人说我写的是通俗文学,那个时候我说过我写的不是通俗文学,也不是伤痕文学和先锋文学,我写的是人民文学,写给人民群众看的,现在我的这个答案也没有改变。”
“那个时候,我也说过,不管什么时候文学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管什么文学流派,不要离人民群众太远,毕竟那不是文学远离人民群众,而是人民群众将远离文学……”
很显然,林有成的这段话当年也有人听到过,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林有成也只是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以后主流的严肃文学如果变成文学圈自己小圈子里的圈地自学,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关注,文学的春天自然也不会出现。
很显然,林有成这边拿到茅盾文学奖之后的感言,也会被拿来讨论,尤其是很多年以前林有成就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的讨论自然也就会更多。
虽然说林有成并不在意那些讨论,但是很显然外界新闻媒体却是十分关心林有成这位大作家。
要知道前面林有成写的电视剧《闯关东》正在热播,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赎罪》又时隔多年再次拿到茅盾文学奖,这自然也是会有非常多的报纸媒体想要采访林有成。
这边《燕京青年报》就有记者特意登门来采访林有成。
林有成这边倒也接受了《燕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毕竟这大冬日外面还飘着雪,这记者摄影师能够在这个天气跑到兴华胡同来进行采访,也是真的诚意满满。
因为采访的记者很年轻,倒也不好称呼林有成为同志,这边也称呼林有成为老师,毕竟林有成本就有在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班担任过讲师,这一点也都是圈子里面众所周知的。
“林老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记者小周接过林有成递过来的一杯热茶,他也是打从心里喜欢林有成的作品,每一部他都有看,现在捧着林有成给他倒的这一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