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兄弟 (第1/3页)
接下来的日子,顾霄时不时会点拨二人,话语简短却不晦涩,总能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两人茅塞顿开。
除了学识上的指导,顾霄更懂得因材施教。
对蒋文轩,他深知其脑子灵光却心性浮躁,便私下鞭策:“你资质远胜常人,若肯多花一分心思在书本上,府试名次定然能压过不少人,可若总想着偷懒,怕是考不过唐宇。”
蒋文轩一听,果然卯足了劲儿。虽说唐宇是唐知府的儿子,可他真觉得这小子没自己聪明,若是府试被他赶超,自己多没面子。
对唐宇,顾霄则看出他太过执着于死记硬背、不懂变通,便耐心引导:“经义不在死背,而在理解其内核,向他人讲述表达,便是整理思路、深化理解的好方法,你的积累本就深厚,大胆说出你的见解,探讨过程中,既是分享,也是思想的碰撞。”
在顾霄的点拨下,唐宇渐渐放下了“必须背会”的执念,开始尝试理解文章背后的深意,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敢主动向两人请教。
三人结对子,顾霄是当之无愧的学神,蒋文轩与唐宇便成了“菜鸡互啄”的存在。
两人常常为了一个论点辩论,起初唐宇还有些不好意思,可越辩论越放开。
学术辩论重在论道,而非争吵,思想不断碰撞间,原本晦涩的文章竟变得通透起来,理解的深度远非从前死记硬背可比。
自此,唐宇对顾霄彻底心服口服,整日“顾兄长、顾兄短”地叫着,无论顾霄说什么,他都第一时间应声:“都听顾兄的!”
蒋文轩在一旁听着,渐渐生出了几分烦躁:天天这么叫,烦不烦啊?
而且“都听顾兄的”这话,明明是他的专属台词,怎么被唐宇抢去了?
想当初在福林县,顾霄还腿脚不便、无人问津的时候,是他慧眼识珠一眼看中;他一路陪伴顾霄来到省城,是顾霄的第一好友,这个地位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