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原创难 (第2/3页)
是符合江枫对顶级词曲人的印象。
江枫也忘记了哪里看到的报道了,据说上辈子的世界里那个男人的御用词曲人报价就是八千块钱一个字。
一首歌挣几百万乃至上千万,这一点也不夸张。
丧心病狂一点的,比如《霍元甲》这首歌,全篇四百多个字,一首歌就是三百多万。
更丧心病狂的是,方文山那个家伙在这四百多个字里面,光是霍这个字就写了大几十个字。
江枫内心不由得感慨一番,只能说任何行业到了顶级,挣的都不会少。
“那你有想过自己写歌吗?”江枫不由得又问了一句。
听到江枫的提问,秦奕曼给了江枫一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说道:“我要是会写歌,我还满世界找词曲人干啥呢,我要是会写歌还写得好我早就是乐坛天后了。”
经过秦奕曼的一番解释,江枫总算对这个世界的乐坛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的了解。
怎么说呢,这个平行世界的乐坛,跟江枫印象中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有点类似。
简单来说就是主打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歌手只唱歌,词人只写词,作曲人只负责作曲,编曲的也有专门的编曲人。
那种词曲编曲一起操办的歌手不是没有但是少之又少,出头的就更少了。
因为这个世界的乐坛里没有这个土壤。
早些年乐坛的风气可能更恶劣一些,因为大家都靠着翻唱国外的歌曲成名。
那段时间是汉化最严重的时期,这个情况有点类似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
但是随着这些年来互联网的迅速进步,歌迷和娱乐圈创作者的信息差不断缩小,这种风气才得以遏制。
这种感觉江枫最懂了。
小时候很喜欢的歌曲,长大后发现全他妈是翻唱国外的。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进一步缩小,然后虚假的繁华景象被打破。
华语乐坛该烂还是烂。
所以后来的江枫才意识到罗大佑,李宗盛,黄霑和顾嘉辉以及beyond乐队,周王陶林这些原创音乐人的伟大之处。
原创,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想要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