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电影点映  支配好莱坞:从斯嘉丽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108章 电影点映 (第3/3页)

伴随的,还有西装笔挺的公关们,他们会详细的给评委们讲解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点和升华点。

    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那些奥斯卡评委们已经满脑子都是这部电影了,等到投票时,自然而然会产生倾向。

    1999年,哈维·韦恩斯坦甚至靠这套“潜规则”,让《莎温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拿下最佳影片。

    导致《莎翁情史》在影迷口中一直佩戴着“最弱奥斯卡”的称号。

    足以可见他的公关能力到底有多强。

    后来的《寄生虫》之所以能冲击奥斯卡成功,也是因为它背后的推手是哈维的同事。

    并且《寄生虫》费了1500万美元用于公关,要知道整部电影的成本才1100万美元。

    当然,这样的费自然能带来高额回报。《寄生虫》获奖后,光北美票房就有4500万美元。

    所以《芝加哥》在这种背景和加持下,肯定能获奖,就凭它那美利坚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片形式就足以让它获得一个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

    但唐德要的不是提名,也不是要它年度最佳的奖项,这些奖项再显赫,也和他这位摄影师的关系不大。

    所有人的目光只会聚焦于演员与导演,谁会认真去看每部电影的摄影师是谁,大家都默认摄影师只是导演的工具,是导演实现自己意图的手段之一。

    因此唐德需要的是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项,来让自己在圈内的地位提高。

    否则未来组建剧组的时候,没人认识他,难道要靠两条腿一张嘴去说服那些演员参演自己的电影吗?

    想到这里,唐德把身体靠近椅子后背,电影即将开始播放。

    不过唐德的心思没放在屏幕上面,而是浅浅听了一下身边人的交谈,就比如他左侧的两位。

    一位叫尼基塔,是《电影评论》杂志的编辑。

    一位叫鲁塞尔,是《好莱坞报道》的记者。

    两位好莱坞的权威媒体人都是被邀请过来的,显然,米拉麦克斯的“冲奥”流程已经开始了。

    唐德翘起嘴角,看着电影开场,音乐响起。

    光影在他脸上不断变化,时而蓝色,时而了红色。

    耳边除了电影的舞曲声、台词声,还有媒体人在本子上的刷刷记录声。

    大家都很克制的没有说话,沉浸在电影之中,随着情节发出赞叹以及大笑声。

    好的电影就像是木偶师,观众就是被操控的木偶,一举一动都被镜头、剪辑、音乐所控制,按照导演的意图发出声音。

    唐德抽空去瞄了眼旁边两人的本子,发现已经写满了零零散散的记录,并且脸上随时保持着笑容。

    看起来他们很满意,而看完电影的唐德也很满意。

    因为他在电影镜头运用上的小心思都得到了体现,并且大幅度拉升了观感,比原片更好。

    他做了所有的努力,现在就要看观众以及媒体,乃至评审们的反应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