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阿甘的誓言 (第2/3页)
,每名球员都达到了职业生涯的最高峰。
张斌还请回了被宫鲁鸣开除的阿的江,单看账面实力的话,97年比96年要更强。
不明内情的媒体舆论赛前也十分看好男篮,认为可以在亚锦赛轻松拿冠军。
并且,张斌性情温和,对球员们很宽松,媒体认为良好的师徒关系,能激发球员战斗力。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连韩国人都输,丧失世锦赛机会,事后国家队就有人指出,张斌确实很温和,对球员们很好。
但正因为如此,助长了队内的一些歪风邪气,大家上下不能一心,没有把精力全都放在训练和比赛上,战斗力自然大大下滑。
这一次蒋兴权重新出山,又重拾了严厉治军的法宝,巩晓彬因此成为了祭旗的牺牲品,国家队上下的纪律再度被整肃。
不过来到尤金训练后,蒋兴权反而轻松了很多,原本一直板着的脸也放松了下来,日常总是严肃、不近人情的他,在训练中还会有一些幽默时刻。
关键原因就在于,在甘国阳进入国家队序列后,蒋兴权无需再天天提纪律搞管理,球员们每天都无比自觉。
早上早起吃早饭,跑操,上午训练,各个全情投入,下午力量和体能练习,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到了晚上的战术学习,哪怕再难再痛苦,也都坚持了下来。
没有一个人敢有怨言,没有一个人开小差搞小团体,没有一个人说“我想出去逛逛”。
因为甘国阳在,并且甘国阳跟着大家一起全身心投入训练,练的比其他人都好,榜样加上权威,全队上下高度团结。
队里年龄最小的姚明对此感受最深,当初在卡伦湖训练时,虽然大家也很认真,但训练结束后多多少少“原形毕露”。
偶尔弄点小酒,出去溜达找乐子,或者偷个小懒,装个小病,搞点小动作什么的,总是会发生的。
再严格的管理总是会出现疏漏,而且水至清则无鱼,蒋兴权有时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把事情做太绝。
这给刚刚20岁,初出茅庐的姚明一点小小的“社会震撼”,原来老大哥们都有人性化的一面,他也有样学样,耳濡目染的学到了一些,这就是传承。
可是到了美国,在美国篮球学院,姚明在甘国阳身上看到什么是篮球历史第一人,什么是活着的传奇,什么是榜样的力量。
从头到尾,甘国阳没有给任何人立任何规矩,他只在开营时说了一句“希望,我做什么,你们也能做到什么。我会一直看着你们,一直。”
就这么一句话,威慑力之强持续了一整个月。
不过后来姚明知道,真正有威慑力的不是这句话,而是阿甘的以身作则。
等到八月份训练营结束时,球员们都有一种脱胎换骨,重见天日的感觉。
在最后一天的对抗赛上,甘国阳率领着国家队首发阵容:姚明、王治郅、胡卫东、李晓勇,击败了巴克利、萨博尼斯组成的开拓者退役老将队。
要知道,在训练营刚开启的时候,即便甘国阳在,国家队依旧在20分钟的对抗中败下阵来。
一个月时间过去,甘国阳很好的融入了这支年轻有潜力的队伍,在比赛中他们先输后赢,成功逆转。
尤其是最后打出一波14:0的进攻冲击波,把体能已经不太行的开拓者老将们一举击垮,顺利结束了此次训练营。
比赛结束时,巴克利扶着膝盖,大口喘着气,道:“如果美国队不好好应对的话,他们这次一定,一定会吃大亏的。”
巴克利看似粗鲁、愚笨,实际上是个粗中有细,非常聪明的人。
他参加过两次奥运会,1992年和1996年,所以对奥运会比赛的发展有着很直观的感受。
1992年的时候,美国梦之队是真正的摧枯拉朽,没有任何悬念的拿到冠军。
比赛中巴克利明显能感觉到,其他国家的球员和他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很多都不如NCAA的水平。
即便决赛对阵中国,阿甘试图力挽狂澜,一人单挑梦之队,最后也没能成功。
而且属于那种再打一次,或者打一个系列赛也无法胜利的那种。
场面很壮烈,比分一度迫近,但其他人和NBA的差距太大了。
到1996年,梦之队本土作战,巴克利再度参赛,又是冠军,同样是场场大胜。
但短短四年时间,巴克利察觉到美国之外的篮球在显著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