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怎么可能会累 (第3/3页)
逊那样灵光一现的超强的传球天赋,但他的赛场感知力和大脑计算力是历史顶级的。
而且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赛场经验,很多时候他的传球、转移,已经不再依赖战术套路,而是下意识。
贝尔曼在训练中心给中国球员上课,让大家背战术是有效果的,中国球员的战术素养有显著提升——前提甘国阳来掌舵。
他接连看到王治郅在侧翼,姚明在篮下,胡卫东在三分线有机会,他会做出最好的选择:自己中路突破。
连着打几个,再传球,再策应,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弄得美国队摸不准中国队的进攻路数。
就这样,中国队开局5分钟建立的优势,竟然一直勉强维持到了半场结束,中国队54:50,领先美国队4分。
美国队后面经过调兵遣将,逐渐找到了比赛状态,他们利用中国球员个人能力相对不足的弱点,不断打反击,不断打错位。
中国队这边也不夹击,因为不知道夹谁,美国队阵容均衡,每个点都能抗一定进攻量,所以包夹谁都不行,干脆就坚持联防和单防。
当然,在中国队的比赛预案中,是有包夹策略的,而且对谁包夹如何包夹有细致的研究,只不过小组赛第一场,教练组不准备用这些招数。
和1992年不同,这次奥运会甘国阳回归,男篮兵强马壮,秣马厉兵,目标就是奥运会金牌!
在准备会,热身赛阶段,甘国阳反复和大家强调了,我们的目标就是金牌,美国就是最大的对手。
不过在通往最终之地前,中国队需要讲究一些战略,毕竟论整体实力,中国队在各支球队中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美国队进行了策略上的变化,佩顿和基德不再盯着中国队的持球人进行紧逼、压迫,转而合力去围攻王治郅、姚明这些内线。
这一招的目的就是断中国队的阵地进攻,让中国队高成功率、慢节奏的阵地战打不好。
果然,中国队接连几次进攻不中,美国队抓住机会反击,打了一波6:0的冲击波,反超了比分!
但甘国阳马上进攻中在右侧45度角回敬了一个三分强投,没有任何战术配合,纯个人能力。
中国队重新取得了领先,不过从比赛势头看,美国队已经重新掌握了节奏和局势,他们的整体实力确实强。
但令美国球员和教练组心惊胆战的是,每当美国队抓住一两次机会,就要一波拉开比分了,甘国阳总能很轻松的站出来,用三分、中距离或者前场篮板给予回应,并很快将比分追上。
双方的比分犬牙交错,卡莱尔在一次暂停中,终于决定对甘国阳展开包夹。
然而包夹用处不大,个子高的出来包夹他就突,矮的直接就投,他三分神准。
从动作速率看,甘国阳明显比巅峰期慢了,他更依赖节奏和感觉。
外线连续的运球戏耍美国队的包夹紧逼防守,在外线大范围的移动。
时不时一个背后运球,胯下运球,灵活的指尖挑球,篮球像小狗一样拴在甘国阳手中,谁都抢不走。
虽然这样导致中国队好几个回合进攻不畅,甚至出现了超时的情况,但甘国阳这种类似足球比赛里的精彩盘带表现,还是赢得了现场球迷一片欢呼和掌声。
里克-卡莱尔不仅感慨,阿甘的状态似乎比退役前更好,放松,身体充满弹性,运球更是灵性十足。
这家伙,难道会逆生长吗?还有他在这种身高、体型下,运球却如此精细,如张飞绣花,李逵起舞,有着惊心动魄之美。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甘国阳这是在留力,没有和美国队拼命,只是在进行反复的试探,甚至调戏美国队的防线。
凯文-加内特一整场都在盯甘国阳,他感到疲惫,比赛还剩五分钟,暂停的时候,加内特感到小腿有些酸。
他宁可和阿甘在低位硬刚,也不想在外线被甘国阳秀得脚踝发麻。
“幸好他退役,这家伙打法越来越靠外,越来越难防了。”加内特大口喘着粗气。
此时美国队领先中国队2分,双方差距毫厘之间。
美国队一个巨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打球的人非常多,可以12人轮换,然后进行全场高强度的攻防对抗。
这东西卡莱尔熟啊,当初波特兰开拓者就是这样,所以越到后面,美国队打得越顺畅,优势越大。
他们的体能和压迫式防守,能给对手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不是阿甘撑着,中国队在上半场后半段就崩盘了。
暂停结束回来,美国队上下打起12分精神,卡莱尔使用了卡特、基德、加内特、麦克戴斯、史蒂夫-史密斯的阵容。
这无疑是个更加合理,战斗力更强的组合,他们要在最后阶段扛住阿甘的爆发,拿下比赛。
然而令美国队感到意外的事,阿甘在最后阶段并没有爆发,他只是正常的进攻攻防。
该传球传球,该投篮投篮,没有变节奏,也没有强行攻击篮下造犯规,始终四平八稳。
结果,美国队抓住机会,轰了中国队一波16:5的进攻冲击波,中国队只有甘国阳进了两次罚球,胡卫东进了一个三分。
靠着这一波反击潮,美国队在最后时刻占据了优势,领先扩大到了两位数。
全队逐渐放心下来,基德甚至敢于去问甘国阳:“桑尼,你是不是累了?”
甘国阳笑道:“还没到真正干你们的时候,怎么可能会累。”
基德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阿甘的意思,这家伙要为决赛做准备。
真是自信啊,基德心想,要是我们进不了决赛,阿甘你不就白准备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